涿鹿之战:黄帝统一华夏(1)

统一华夏

《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灭了蚩尤后,又四处征伐不服帝命的诸侯,大小共经历了五十二战,天下大服,黄帝威名振惊四海。《史记》记载:黄帝将作乱的蛮族荤粥驱逐到最北方后,与大军在釜山合兵符,设宴庆功,天下大统。被驱逐到北方的荤粥发展成为了日后的匈奴部落。从此天下大定,华夏族的疆域空前广大,凡当时人力之能所至,无不臣服。黄帝便继炎帝后,成为天下共主,他在涿鹿附近建立了都城,治理天下。

炎帝五行属火,在五行生克中,火生土,黄帝接替了炎帝,因而五行属土。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据《吕氏春秋》记载,黄帝登位之初,有巨大的蚯蚓和蝼蛄出现,这是土气强盛的征兆,显示黄帝具有土德的祥瑞。

黄帝一生从不曾安逸过,经常居无定所,巡视天下。他往东到过大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并在泰山封禅,是近五千年来封禅泰山的第一帝;往西到达崆峒山;向南跨越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君山),向北曾驱逐荤粥到最北边。

设立官职

黄帝设立官位,任用贤能来协助管理国家。黄帝登基后,曾出现过景云的祥瑞,天空中还出现了景星,因此黄帝以云为官名:军队称为云师,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黄帝还设立了六相,任命风后、太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这六位大臣分别负责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事务,使得天地有序,神明时常降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