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战:黄帝统一华夏(1)


涿鹿之战:黄帝统一华夏(
1

涿鹿之战

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黄帝又与蚩尤在涿鹿之野展开了大战。黄帝根据九天玄女所传之秘术,布下兵阵,大败蚩尤。蚩尤战争失利,便利用妖术在战场上掀起漫天大雾,以致黄帝的士兵无法分辨方向,东冲西撞,阵法大乱。此时,风后根据天书所传秘学,制造了指南车,车上雕刻了一个仙人,无论车如何回转,仙人的手永远指著南方。在指南车的带领下,军队走出了迷雾。

蚩尤见黄帝军队破了迷雾,又继续使用妖术作乱。黄帝也使用役使神鬼之术,召来了应龙,诛杀蚩尤。《山海经》记载:黄帝召来应龙在冀州之野诛杀蚩尤,应龙蓄水准备水淹蚩尤大军,而蚩尤却召来了风伯和雨师,趁机降下了狂风暴雨,黄帝大军被暴风雨冲散,困顿不前,再次出现危机。这个时候,黄帝召来天女“魃”,平息了风雨。魃是旱神,她不管出现在哪,哪里就会大旱,滴雨不下,所以又称为“旱魃”。

雨平息后,黄帝便重新布阵,擂打夔牛鼓,将蚩尤震得魂飞魄散,无法行动,应龙因此活捉了蚩尤。黄帝令人给蚩尤戴上枷栲,让应龙在凶黎之邱诛杀了蚩尤,并将他的尸体分为几块,埋葬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以防止他使用妖术复活。《山海经》记载:蚩尤死后,他所戴的枷栲被扔弃在荒山,化作了红色的枫林。

涿鹿之战结束后,黄帝便统一了华夏各部族,从此揭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幕。《拾遗记》记载:黄帝杀了蚩尤后,将九黎部落中善良本分的人,迁居到邹屠这个地方,将凶残暴恶者迁居到北方的寒冷之地。这些就是今天汉族中邹姓、屠姓、蚩姓、黎姓等姓氏的先祖。

其余的蚩尤残部,四处流散,演变为后来的三苗。在尧时,三苗被西迁到三危山,后来作乱,被大禹所灭,其残部成为后来的羌族。另有一部分在历史中不断往南迁徙,成为今天中国南方苗瑶等族的先祖,所以今天的苗民一直将蚩尤作为他们的祖先来祭拜。《纲鉴易知录》记载:蚩尤姓姜,原本是炎帝神农氏的一支后裔。中华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包括所有被称为蛮夷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朝代或国家等,其实都是炎黄华夏族、甚至他们之前更久远的共同祖先的后代或分支,都是正宗的“炎黄子孙”。

《山海经》又记载:应龙助黄帝诛杀了蚩尤后,又诛杀了蚩尤的大将夸父,战争结束后,便长期居住在南方,所以南方多雨。而天女魃助黄帝平息了暴风雨后,无法回天,便长期居住在人间,她所居之处就会出现大旱,黄帝就将她安置在赤水的北面。但魃经常会逃离居地,所到之处就会出现大旱,若想驱离她,就要喊她往北去。

统一华夏

《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灭了蚩尤后,又四处征伐不服帝命的诸侯,大小共经历了五十二战,天下大服,黄帝威名振惊四海。《史记》记载:黄帝将作乱的蛮族荤粥驱逐到最北方后,与大军在釜山合兵符,设宴庆功,天下大统。被驱逐到北方的荤粥发展成为了日后的匈奴部落。从此天下大定,华夏族的疆域空前广大,凡当时人力之能所至,无不臣服。黄帝便继炎帝后,成为天下共主,他在涿鹿附近建立了都城,治理天下。

炎帝五行属火,在五行生克中,火生土,黄帝接替了炎帝,因而五行属土。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据《吕氏春秋》记载,黄帝登位之初,有巨大的蚯蚓和蝼蛄出现,这是土气强盛的征兆,显示黄帝具有土德的祥瑞。

黄帝一生从不曾安逸过,经常居无定所,巡视天下。他往东到过大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并在泰山封禅,是近五千年来封禅泰山的第一帝;往西到达崆峒山;向南跨越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君山),向北曾驱逐荤粥到最北边。

设立官职

黄帝设立官位,任用贤能来协助管理国家。黄帝登基后,曾出现过景云的祥瑞,天空中还出现了景星,因此黄帝以云为官名:军队称为云师,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黄帝还设立了六相,任命风后、太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这六位大臣分别负责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事务,使得天地有序,神明时常降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