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已经证明,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入世后取得的成绩,是处于美欧日等国对华加大反倾销力度、集体唱衰中国的环境之下,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外部环境对中国影响有限,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当然,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企业债务,有些问题在美欧日等国的不同发展时期也曾出现过。因此,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评判“市场经济地位”混为一谈,无疑有失公允。
面对不公,中国坚决出手
12月12日晚间,商务部发言人就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发表谈话称,2016年12月12日,中国就美国、欧盟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先后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13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到今年12月11日为止,WTO成员在对华开展反倾销调查时要全面停止使用“替代国”的做法。WTO成员要履行自己在此方面承担的国际义务。
对于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就连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巴里·博思沃斯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美欧日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民粹主义政治促成的决定,违背了这些国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更不应以之为借口称中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而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
瑞典伦德大学学者萨达特·布莱特尼认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始终积极履行自身责任,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深化改革,仅仅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为例,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行为“无理而苍白”。审视欧盟贸易政策不难发现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正日渐浓烈,南欧部分国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综合经济日报(作者徐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