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重走集体化的光明老路

951【何建明】二是脱贫。脱贫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也毫不怀疑整个脱贫攻坚战是有很好的景象,但是我也在想,是不是全国各地每一个贫困地区那些脱贫的人民是不是真正脱贫了呢?这实质上也是要打很多问号的,塘约给我们看到的是扎扎实实的,是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于几代人彻底改变贫困的景象和基础,这是了不得的,这是叫真正的脱贫。

952【何建明】我在想中国的农村,我们看到很多是空巢,特别是看到原来塘约曾经是空巢的地方,我们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的家园是否还存在,我们的那一份深刻的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着的乡愁,是否我们还回到自己的家乡还可以看到,其实是一个非常严峻而又复杂和深刻的问题,塘约给我们回答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这就是一种激荡,这就是一种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

953【何建明】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在总量上和世界大国可以抗衡交流的,我们在每一个细节甚至于每一个山村,每一个山村偏远的小路上在构架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以及我们对人民得那份感情,这就是我们文学作品提供我们的一种信心,也是周书记、左文学他们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赤忱之心和崇高的信念完成了他们应该完成的这种责任和使命。这一份贡献在我看来是我们塘约经验,时间有限,我就说这么多。塘约塘约,塘约有约,我们期待着有机会到文学那里再感受一下文学和文学的经验。谢谢。

954【徐能毅】 下面请《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发言。

955【梁鸿鹰】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王宏甲的创作大家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他的创作有自己十分鲜明的特点。从他的《无极之路》一直到现在的创作,他用自己的笔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955【梁鸿鹰】这个作家创作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有极强的思想性、极强的社会性、极强的艺术性,同时他又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他的创作始终是以国家发展进步为主轴,始终是从社会进步的机制、根本原因和动力上找寻自己创作的素材题材和主题,他能够敏锐的发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地平线上这种曙光,永远能够捕捉到我们远方的这种希望。他从我们国家的农村基层,像《无极之路》这样的作品,写过无锡、广州的农村,始终聚焦最广大的农村这块土地。

956【梁鸿鹰】另外他还善于从我们国家的这些知识分子创新创业这个领域包括深入到展开自己的笔触,比如写的中国《新教育风暴》,写的《智慧风暴》等等,科技界、教育界这些精英。这次他从贵州的塘约一个村子入手通过采访解剖塘约道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非常有启发意义。他实际上讲了在我们国家多少年来一个很富有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们国家开始农村合作化,后来又承包到现在又回到了合作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