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刘琼】另外,我们善于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要特别善于写问题,也就是说有勇气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写问题。王宏甲老师这部作品虽然文字不长,在于文字的节制,在于认识上的准确和表达上的节制,不武断,基本上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探讨问题,我们没有最后的结论,但是是在一个逻辑上是在提问题的方式思考和探索提出问题,并且在思变中探讨问题,体现了学识和学者的凝简的风格和文学写作的深沉的情感。
10:56【刘琼】但是讲法也很重要,就这一点来讲,我觉得《塘约道路》这一本书对报告文体本身是一个贡献,报告文学首先要是一个文学作品,然后还要写出有价值的报告。谢谢。
10:56【徐能毅】下面请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发言。
10:57【李朝全】大家知道,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尤其是中短篇报告文学,特别善于及时的发现现实生活当中的新变化、新人物、新气象,做出及时的反映。我们中国作家协会实施2016中国报告中短篇报告文学工程,目的也是希望我们作家发现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涌现出的新人物、新气象。
10:57【李朝全】我认为王宏甲老师的《塘约道路》这本书很好的发挥了报告文学的功能,好的报告文学就像刚才诸位专家所说的是超越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具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其他方面的价值。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讲话当中说,文艺应该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在人类历史发展每一个关头,文艺要发时代先声,开社会之先锋,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我认为王宏甲系列报告文学都有这样的特点,从他的成名作《无极之路》到今天的《塘约道路》,从他的《智慧风暴》到《中国新教育风暴》,每一个作品都是站在时代的潮头,发出时代的先声和人民的心声。
10:58【李朝全】回到《塘约道路》这本书,王宏甲首先是做了扎实的调查研究,深入到塘约村,了解我们的农民因何而贫?有的是因为疾病,有的是因为缺乏劳动力,还有的是缺良好的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过重的负担,也有一些因为懒惰、愚昧,缺乏知识、缺乏文化各种原因。在调查的基础上,王宏甲试图通过解剖塘约这样一个小麻雀,为中国的脱贫攻坚站,精准脱贫提供一个作家的解决方案,或者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解决方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父老乡亲的生活总是让我们的作家牵肠挂肚,王宏甲自己来自农村,也非常深厚的乡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