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爱伦·坡认为,我们无法看到比宇宙更远的地方,所以,黑暗的夜空是宇宙诞生的证据。
爱德华·哈里森认为是爱伦·坡首先正确揭示了“奥伯斯佯谬”。哈里森在第一次看《我发现了》一书时,说:“我大吃一惊,一个诗人,不,一个最了不起的业余科学家,在140年前就领悟到了问题的本质。”哈里森称之为“人类思想的杰作”,但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爵士则认为爱伦·坡的理论是“怪人的理论”,因为身为诗人的爱伦·坡刚说完又开始怀疑自己:“也许是这样的吧,有谁会冒险来质疑它呢?”
1901年,苏格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开尔文对爱伦·坡的这一解释进行了量化说明。开尔文用具体计算表明,若要夜空变得明亮,我们至少要能看到数百万亿光年远的范围。由于宇宙的年龄现在远小于1万亿年,所以夜空是黑的。这让更多科学家相信,爱伦·坡的解释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释。
爱伦·坡、马德勒和开尔文都认识到,天文学家能看到的宇宙只是“过去的样子”,而不是“现在的样子”。
哈里森认为,是宗教的信条延缓了“奥伯斯佯谬”的解决。“从某个层面来讲,人们已认识到了光速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的矛盾来自根深蒂固的宇宙观。因为这涉及宇宙的年龄。”
红移说 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但1952年,“稳恒态宇宙学”的支持者亨曼·邦迪在他的《宇宙学》一书中,提出“宇宙在不断膨胀”,又对爱伦·坡的说法提出过质疑。
邦迪认为,宇宙并不是像“大爆炸宇宙论”者所说的那样,创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相反,宇宙是永远存在着的。在一个永存的宇宙中,爱伦·坡对“奥伯斯佯谬”的解释——遥远的星光还没有抵达地球——就说不通了。如果宇宙的年龄是无限的,天文学家应该能看到无限远处。他认为,膨胀的空间会使穿行其中光的波长变长或者“红化”,因此光传播得越远,“红移”就越大。红光的光子能量比黄光或是蓝光来得低,“红移”会减弱来自遥远星系星光的能量,所以夜空是暗的。
1955年,稳恒态宇宙学家福雷德·霍伊尔在他的《天文学前沿》一书中也写道:“因为宇宙膨胀,所以夜晚是黑的。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解释——以至于19世纪的天文学家从来没有想到过。”
这种解释又是一种进步。不过,“红移说”仅仅在稳恒态宇宙学中适用,因此这一宇宙学模型并没有被天文学家广为接受。比如“大爆炸宇宙论”者仍坚持,膨胀的空间对夜晚的黑暗不起什么作用,即使宇宙停止膨胀,夜晚仍将是黑的。哈里森在《夜的黑》一书中写道:“黑暗的夜空证明宇宙在膨胀。这就像是一本书的主题,扉页上则写着‘多普勒效应’,以此来吸引大量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