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绝非偶然形成 万物存在都有意义

宇宙之大,非人力所能穷尽。人们很难知道这洪大的穹体及其无限的星球是为何而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作比照,以探寻其存在的理由,判定其存在的意义所在。

在微观上看,我们的人体也是一个巨系统,有无数的细胞,无数的分子构成,单看一个细胞或者是分子,我们无法判定其意义,但当我们逐渐放大我们的视野,我们会发现,相邻的分子与分子之间,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联系的,就像我们单独看地球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孤立的星球,但站在更高看,它是太阳系的组成部份,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组成部份,银河系又是宇宙的组成部份。

而对人体来说,我们知道,分子组成了细胞,细胞构成了我们的四肢、皮肤、肌肉、五脏六腑、神经、骨骼,等等,而这一切对人体都极具意义,缺了一样都不行。整体的人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又构成了社会,繁荣的人类社会形成了人类文明。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为我们所已知的穹体星球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与理由呢?只是这个理由大得超出了我们人的认识范围。

天地万物的存在具有规律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自古以来,人一直在苦苦探求人、天、万物的存在缘由及意义,面对茫茫苍穹,缤纷万物,无数的人就此发问、探索过。老子的《道德经》、屈原的《离骚》,更早的《山海经》、《易经》等等,都对万事万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过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状态延续了几千年。

天上有日、月,世间分阴、阳,太阳朝升夕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昼劳作,有日光照耀,乾坤朗朗,纤毫毕现,清楚明白,正好做工;夜晚里月光朦胧,星光黯淡,人睡眼惺忪,倦意渐浓,恰好入眠。

太阳每日都有,故而称“日”;月亮每月一个周期的变化,谓之为“月”。日、月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日有阴晴,月有圆缺,有升有落,方显大自然生动有趣。如果一直悬挂中天,永远一个模样,没有变化,人也会日久生厌。

日、月体积并不相同,太阳直径约为月亮直径387倍,但月亮距地球距离的巧妙设置使两者看上去大小一样。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但已知的所有行星之卫星都会自转,而月亮与所有的卫星都不同,永远把同一面朝向地球。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为一时间周期,谓之为“年”;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时间周期,谓之为“月”,日的升落为一时间周期,谓之为“日”。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绕太阳的公转产生四季及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对应风、霜、雨、雪,人类据此春种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