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人都有宗教信仰。
爱因斯坦是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宗教”抱有极度的虔诚。他说:“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间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爱因斯坦对奇妙的宇宙有一种宗教似的热情,虽然这种宗教感情有别于宗教那种对上帝人格化的感情,但爱因斯坦的感情是真挚的。
他认为:“在一切比较高级的科学工作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这有点像宗教的感情。”在他看来,“我们认为在科学上有伟大创造成就的人,全都浸染着真正的宇宙宗教的信念,他们相信我们这个宇宙是完美的,并且是能够使追求知识的理性努力有所感受的。
如果这种信念不是一种有强烈情感的信念,如果那些寻求知识的人未曾受过斯宾诺莎的对神的理智的爱的激励,那么他们就很难会有那种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而只有这种献身精神才能使人达到他的最高的成就。
事实上,正是宇宙宗教感情所激发的忘我的献身精神,才使得科学家像虔诚的宗教徒那样,在世人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时代,在一件新式时装比一打哲学理论受青睐的时代,也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矢志不移,丝毫不为利欲所动。”
一九二九年,纽约犹太教堂牧师H•哥尔德斯坦曾给爱因斯坦发了一份电报,问这位大科学家“您信仰上帝吗?”爱因斯坦回道:“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在另一次回答日本学者的提问时,也作了同样的答复:“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照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斯宾诺莎)。”
所谓斯宾诺莎的上帝就是有名的泛神论,即把神和整个宇宙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泛神论者所说的神,不是指人格化的上帝,而是指存在于世界之内的一切事物的内因,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和谐的秩序。他们认为大自然即上帝,上帝即大自然,上帝和整个宇宙是一个统一体,上帝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无处不在。
十三世纪,英国哲学家和修道士罗杰尔•培根宣称:“上帝通过两个途径来表达他的思想,一个是在《圣经》中,一个是在自然界中。”他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自然、理解自然而直接与上帝沟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既是宗教徒、又是科学家的双重身份的人,如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等。
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深信上帝就是根据秩序和规律来给世界奠定基础的。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努力去发现和证明上帝创造宇宙的和谐。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的诠释,书名就叫《宇宙的和谐》。
2017-06-30
2017-03-11
2017-03-11
2017-02-27
2017-02-26
2017-01-19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