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十七章:风火家人(卦)

《宗主附注》

家人在明夷之后。传曰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以家人。此乃本亲亲之谊。明东方文化。立本于家庭。由家而国而天下。自近及远。自亲及疏。不得踰越。大学所谓厚薄。必视亲疏远近。不外亲亲为新民之基。明德之继耳。明夷者伤也。伤必以疏远。若亲近。则和睦之不暇。安有伤者之虞。惟其有伤。必以其不相识。乃嫉妒。乃猜疑。终至于杀害争斗。此伤之见于非亲近也。人之安也。恒乐于外交。及其危也。则怀其骨肉。此性情之正。非有所为也。故伤于外。必返其家。一则亲亲之谊可恃。二则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也。即病疫之侵。倾跌之祸。果已伤矣。惟家人之可依。若路人则不足托。虽恻隐之心人所同具。而扶持之任。惟亲近是宜。纵在平时。有不能和协。一遇急难。终必相关联。不独人情之常。抑亦法令所定。故家必有长。姓必有宗。族必有老。为以率导子弟。抚循流亡。使宁其家。毋害于众。则家族制度。实为最良之风俗。最善之规猷。圣人审夫人情。准诸性道。创建家道。以安人类。观于易家人一卦。则可见其意深旨远矣。

又曰家人以离巽合成。与火风鼎为同体。而异上下。皆四阳二阴爻。鼎之风在火下。故象燃烧。家人火在风下。有同炙热。燃烧如鼎熟物之喻。炙热如人情亲之喻。非限于二者也。家人以二女相契。恰异于睽。睽则相违。家人则相近。盖以长先幼。为道之平。以卑加尊。为德之乖。平则和。乖则怨。睽之所至。不独疏远。且积怨尤。二女虽同居。而性情各别。故在家人为亲爱。为安和。在睽为背戾。为分隔。其所异只在上下内外地位殊耳。传以家人为内。睽为外。内外不独指所居之名。亦兼赅所向之用。以地位言。则为内外。以行动言。则为出纳。或远近也。睽犹二人背驰。愈趋愈远。家人则二人对面。愈接愈亲。此二卦之所异也。离有分离与附丽二义。家人取其相附。睽则成为相离。以离在外在上。其性自升腾远骛。其德自发散飞扬。故象日与火。而火犹为类似。火性炎上。其烧燎原。在内在下。则用着于物。而使之同热以俱化。在外在上。则行逐于空。而终将飞腾以分散。况又与风合。如家人乎。风在火下。更促其分扬。风在火上。可抑之团聚。此二卦之情。大不同也。然风能助火。乃天性也。火之初赖风以燃。火之继。反与风相迕。巽为风。又为木。皆善近火。惟得地始成相助。苟失势则转相仇。此用风火所当知也。

家人。利女贞。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全卦彖辞也。乾坤四德。家人以利贞为本。为人道所先。地道所重也。利女贞者。亦如坤卦利牝马之贞。明重在女子能贞正不失所守也。家人卦象。九五六二。内外正位。而以上卦巽亦为女。是由全卦言。为阳外阴内。各得其正。若分言之。则内外皆以女得正位。内离六二固为主位。且属坤之正位。外巽主位。则在六四。而九五系秉乾之正位。长女代父。以履乾位。在巽固不当。而在家人。则转为宜。以其刚柔相当。男女同正。巽虽近于僣。却发于父子之亲。犹离之承坤。同原于母女之爱。则九五正位。乃巽克继严父之志。代领一家之主。亦与本位得正相等。本道之体柔用刚。处阴达阳。顺以致之。宜其为利矣。利及于物。贞见于身。利成夫男。贞正诸女。本天之道。适时之宜。应地之利。以建人类之功业。全事物之性情。此所以谓之利女贞也。利固推及于一切。而其初则出于女贞。女之能贞。家道乃正。贞者正而固也。在家以女贞成其利。对外以女贞推其利。秉坤顺承之美德。克成全乾之大用者也。乾卦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由家人之利女贞。即可见利之所至。天下无不赖之。不独一人之利。一家之利已也。夫利女贞。卦之大用。而家人者。人类之始基。人莫不有家。莫不主于家。育于家。集家为国。积人为家。是家介乎一人与全国之间。而为人民生成繁殖之所。无人固无家。而无家亦无由繁滋其人。无人固无国。而无家亦无由培育其国。国之本在家。人之本亦在家。此家之成。必始于女贞也。女贞者。一则妇女为治家之主。门内之事。皆所主持。一则妇女为生育之原。子孙繁衍皆系焉。不独上事舅姑。中相良人。下抚儿女。胥赖之也。则利女贞三字。由其近细者言。则为家庭生成发育之本。由其远大者言。则为全国兴强光大之原。且为人类繁滋栽殖之基。女而勿贞。家固不齐。国亦不振。人类亦将不克发皇流衍至于无穷。此可见女贞之利。莫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