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明家人之用也。家人以卦象外阳内阴。九五六二。内外阴阳。恰孚乾坤正位。故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此二语。明示全卦德用。系由九五六二两爻得位而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坤既定。男女胥正。虽卦为巽离。而正位孚于乾坤。故称男女。不复以长中女分别言。男主外。女主内。乃人道大则。即家道大端。今男女皆得位乘时。皆得地适用。是已同于道。洽夫时。合于天。宜乎理数矣。故继释之曰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义者宜也。宜于时。宜于位。宜于道。宜于德。无不宜谓之大宜。亦大义之所称也。大义云者。天地阴阳。人之男女。皆以义定其次。天尊地卑。阴内阳外。此天地之次也。男尊女卑。男外女内。此人之次也。其尊卑。非分也。乃序也。内外非名也。乃事也。序者如第一第二。事者如出纳。用统体用言。不可视尊卑为悬隔。内外为距离。故相得成用。相交成器。无贵贱之殊。远近之别也。故曰大义。言以是各成其利也。传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以和义。此释利即释义。可见义即利。大义即大利。大利者。无不利也。彼此咸利故耳。而后人往往以义利异辞。斤斤焉辩其所指。是忘易之释利也。夫大义固同大利。而不曰大利者。以包有德用焉。利由事物言。义由道德言。其间有广狭。无是非。如家人男女正位。在德为义。在事为利。此彖辞称利。而释文则称义也。男外女内。在事固利。在行亦宜。在物固利。在道亦洽。此所以称为大义也。义之自出。由于行。见于用。底于成。初不外乎道。故曰道义焉。道之所用。仁为其体。义为其用。礼为其舒。信为其卷。而孚于时之四季。故仁者主生。义者主决。礼者主分。信者主合。家人始终于情。必决之以义。情而不义。必淫而不贞。故义为正义。不正则非义也。而天地人物皆同之。天地有交泰有离否。为求其止于正义而不淫也。人物仿之。亦不可过。情欲使人过。义乃致之中和。故大小过。偏而不中。乖而不和。惟中孚得中和焉。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其能约情去欲。喜怒哀乐。发皆中节耳。中节者。正义也。贞也。节与贞相联。与义相接。女节曰贞。男节曰义。二者一也。外内之间耳。
艮卦曰。天地大义人终始。此已示大义之解。以艮为止。止于其位。即贞也。守而不失。即义也。故正字从一止。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皆明大义之用。所谓君止于二一节。无非大义之分释。有止始不逾其分。能止始不失其节。故艮卦为天地大义。人之终始。与此处天地大义。由男女正而明。互相表里。天地大义。人依遵之。而始终不渝。即男女正位。家道以齐。人伦以建之意。人伦二字。亦缘是来。不外有所止耳。伦类也。各归其类。各守其分。各保其贞。则天下以定。其本源则男正乎外。女正位乎内而已。内外不淆。刚柔以协。男女不乱。阴阳分调。此通天之道。亦易乾坤正位之道也。乾坤正位。天地不纷。上下有常。生化有序。则万物育矣。故家人卦以二五正位。见天地大义焉。天地大义。为造化之宗。夫妇大伦。为生育之本。不得失也。而狂妄者。蔑视之愚蒙者。罔识之。任情恣欲。自毁其伦。作奸导淫。自隳其守。内外不正。阴阳不调。则祸乱作矣。此大劫之成。实由大义之不明也。家人卦固以家言。而其至矣。上合天地之序。下致天下之安。其所关。岂浅尠哉。读者于此。要当三复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