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十七章:风火家人(卦)

《宗主附注》

世俗往往称父为严君。以其为一家之长。有尊严之分。主儿女教训也。实则严君二字。出自家人卦。而所称系兼父母。并非独称。父其称严也。亦非谓尊严教训。使子女有所畏惮。乃明父母为一家之主。有同于一国之君。严者俨然也。意即威仪尊重。言止庄严。俨然君也。父固如是。母亦同之。父主其外。母主其内。一家巨细。莫不秉承。儿女僮仆。均听使令。此非君。而俨然君也。虽不能无尊严之义。庄严之情。而非以是见称。则固不易之理。盖家人重情爱。况父子母女骨肉之亲。晨昏侍侧。长幼不离。自多和悦之容。欢笑之貌。决无居其尊严。令之畏惮。示之庄严。俾其违背者。矧儿女初生之际。一切无知。襁褓之时。诸多恋慕。岂堪以严相责。使威加于恩乎。故易称严君。乃明分之尊重。德之端庄而已。非谓以严督其子女。勤其教训也。又非如后人分称父母为严慈也。父固不必称严。而母亦不得独称慈。盖父母之于子女。恩爱同也。母固慈。父又焉得不慈。传称六顺。父慈子孝。大学称五德。为人父。止于慈。尤可证慈原父母共有之行。以其出自天性。无男女之别。虽性情暴戾。亦未有不慈于其所生儿女者。既以慈为至情。爱为至行。则所谓严者。乃分也。非用也。地位也。非思与行也。人莫不有子女。子女之于父母。其宜孝敬也同。孝以答慈。敬以事严。非独指一人也。严固母所同。慈亦父所有。观于家人卦释彖辞自了然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孔子《宣圣讲义》

此释家人全卦象辞也。家人以巽在离上。为风出火外。风与火有虚有实。风虚而火实。火有形色。风则气也。火为物化。风自生也。故火之为物。非如风之由气动而成。风既无形。则其升于空。或出于外。皆自然而然。火则拘于物。泥于方。其生也。假物以燃。其灭也。因物以寂。火之有质。不得外物以行。物高同升。物散同出。此火在外在上。乃地位所为。非如风之能自动变化也。家人卦风在外。故称为风自火出。不得曰火入于风也。且风者轻行而易变。其生也。必因寒热之推移。热则升。冷则降。气之性也。既以热升冷降。则其加于火也。亦因之燃而后外出。以未遇火。固冷而降在下也。今与离合。而又在外。故称之为自火出。明风不自出。其出也自火。火以热蒸其在下在内之气。出散于外耳。凡易辞皆因象成义。如需称云上于天。明云原在天下也。在下者复上。在内者复出。出则用上字出字。示其所自来。亦体物明用之意。风若不出于火。则火不生。如室或器。闭窒不通。则火不燃。以无气之动。风之煽也。是巽与离合。而后成其用。若反之。离在上则为鼎。而有风不得出于外。以被火所遏也。火非能遏之。乃物遏之。故取象于鼎。明风之用。只供火之燃而备鼎之熟物。风不能独见其用矣。家人则不然。火热于中。风散于外。一虚一实。一温一凉。乃互成其用。而见谐和之情焉。又凡离在内。皆有温和调协之用。如天火同人。其明例也。天火一刚一柔。而离在乾下。得声气相求之功。成亲疏相得之效。故为同人。言善与人同也。家人亦然。风火相交。巽以代乾。九五六二。恰孚于道。是较同人更易谐协。易和好。两柔相契。两情同允。故家人乃天性之集合。非同人以义相交者比。同人远。家人近。同人多疏。家人多亲。同人尚有猜嫌之虞。家人则惟具爱睦之志。此风自火出。卦名家人也。一人字。正与同人人字同用。皆本人道言。以人类为主。人生性情不异。好恶无殊。以我度人。无不相应。以此例彼。无不相孚。则以生有其真。天性是也。家人虽多。无有异其天性者。同人或有难合。由于情之不齐。家人无不相亲。则以性之无二。性乃本也。情其用也。逐用则逆。率性则正。此家人以二女合居。与同人父女同处。各有别也。至性无害。至情无猜。家人性情之至也。而取象于风与火焉。风火相助。适成温和之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