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十四章:雷天大壮(卦)

大壮乾在内。震在外。二卦同秉阳刚之德。主持发生之力。其气壮甚。其势严甚。阳为大。而进为壮。升进以时。义无反顾。此所以与遯为反对也。然以内互泽夬。外互天风姤与山天大畜。是其用包有夬姤大畜之象。而以夬为大壮之进。一阳上进。变兑则为夬。按之时令。大壮二月。夬三月。夬更进则为乾。四月也。皆以阳上升为用。夬者快也。缺也。决也。言阳行至顺速。而其距乾犹缺一间。而与阴成决绝之势也。大壮既内互夬。则亦应含此三义。既感其至之快速。则当行以纡徐。既知其道之有缺。则当志于自足。既明其与阴之决绝。则当推其留恋之意。和协之情。而勿太过。故大壮天道。而利贞人道。本乎天者易过。则变大壮为大过矣。及诸人者致中。则可因大壮而就于中孚。此用大壮者所当先知也。震主迅动。而得乾健为之基。其势至疾。其力至充。则天道自然所至也。有过必有不及。天道不平。视时自复。复则平矣。人道则无时不求其平。切勿自干于过。故当用壮之日。己存自弱之心。弱以成其壮。则永保其强。壮以行乎壮。则终变为弱。此春秋递嬗。而寒暑代迁。天道之往复也。永致其中和。还守其柔弱。人道之止至善也。故大壮分天人。而易教先反己。读者要明传所称大壮则止之义。方不悖夫圣人垂教之深意欤。 宗主疏述

大壮昔亦作太壮。古大太二字原通用。凡称大至极者曰太。如太极太一太初太素太古等。皆言其至极无以加也。大壮亦然。卦为震乾合。震为长子。以乾视之。为诸子中最大者。今反居乾上。犹长子已成立。能代父经理外事。则必年富力强之时。故谓之壮。若以爻言。则为阳壮。因大壮四阳在内。由下而上。一往直前。气充势盈。故谓之壮。阳固可名壮。以其刚也。而大壮又刚之甚者。故名大壮。譬之生物。方长未已。体质肥伟。精力满盛。则称为壮。人生二十曰弱。三十曰壮。亦以其年龄正盛。体力方刚。任事不劳。作业不倦。有同卦之四阳正长。有进无退。其气既沛然直上。其志更坚持突前。非如临之始大。又不似夬之将衰。故名大壮。谓其壮恰至极。较泰之平均。更进一步。而不及夬之老大。阳者上达。由夬再进。则归于纯乾。乾为老阳。阳之至尊而至纯者。不得与其他论强弱。故虽有天行健之称。而不得谓为大壮。是大者承乾之德。迈诸卦之上。而駸駸乎有同于乾也。盖震本奋迅之用。出于坤。有志乎乾。今以乾在其内。是又体乾而用坤。坤为万有之母。震为众生之先。万物皆以坤育。以震出生。震雷一动。天下同春。乾为纯阳为其根。则其生化无垠。而世界繁庶无比。故震合乾而名大壮。则又状物之盛多矣。雷天易位为无妄。无妄无物。以乾在震上。震生之。乾成之。生于地者成于天。故曰无妄。即无物也。纯乎性情之精。返于虚灵之真。更何物乎。物与无妄。同归于天而已。故无妄古名毋忘。或毋亡。言毋忘所生。或毋亡而不知所归耳。若大壮则与无妄反。存于天者生于地。畜于精者施于物。由真境而化生世界。由无有而造成繁荣。斯谓之大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