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4年,他编着了《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由最初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转变成为寻求妇女平等权利的斗士,他的第二位夫人黄仲玉可谓对此作用不小。

1920年年底,蔡元培由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就在这期间,黄仲玉去世了。

第三次婚姻

在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这时一个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19237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19403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大事年表

青年时期的蔡元培  18681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时,长兄元金13岁,小弟元坚9岁。

1879年,光绪五年蔡元培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进士及弟,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

1894年,光绪甲午二十年蔡元培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就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受到毁灭性打击。

1898年,戊戌二十四年,蔡元培31岁,当在朝廷上无法说服统治者革新图强之后,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同年六君子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