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信用龟占卜更能通神
占卜、算命,从古到今一直都在市井间流传着。从摆在路边写着“铁口直断”的算命摊子,到现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占卜术,人们总喜欢借由算命、占卜来得知未来,指点迷津。
不过,占卜最初的含意是什么,真的是为了了解个人运势、趋吉避凶的工具吗?
龟卜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翻开史书,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大事都会通过占卜来做最后的决定。
最早的占卜,应该是自远古时期的“龟卜”开始。《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传曰:索隐曰此传即太卜所得古占龟之说也。”、“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可见,当时龟卜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龟卜的占卜过程是:将龟的腹甲与背甲分开、磨平,在龟甲的背面钻凿。接着由占者卜问,再用烧红的木枝于钻凿处进行烧灼。这时,龟甲上会出现裂痕,之后由王或史官根据裂痕来判断结果,最后将卜问的内容与结果刻写在甲骨上面,也称为“卜辞”。
现在我们所谓的甲骨文大多是卜辞与记事。其中,卜辞是王室的占卜纪录,卜辞的内容包含“序辞”(日期、人物)、“命辞”(卜问的事情)、“占辞”(视兆人判断吉凶的话)与“验辞”(应验的话)。
由于,王室大小决策都会透过占卜来决定,并了解生活上的吉凶祸福,因此甲骨文所记录的事情相当繁琐仔细,进而成为历史考证的重要文献。
掷筊
有去庙里拜拜的人都知道掷筊这项习俗,当人们心中对某样决定有所疑惑或是有难解之情事时,总会到庙里上炷香、掷筊杯,藉以解惑。有时候家族中的事若不能解决,也会掷筊请示神主牌(祖先牌位),帮忙做最后的决定。
掷筊的习俗起源为何,并无详细考据,按照一些传说故事来看,这项习俗并不是从庙里开始的,而是一般的家庭对往生父母求取意见时所用。
二十四孝中有一个关于掷筊的小故事∶汉朝有位孝子名为丁兰,幼年时便失去父母。他因为思念父母,便将两块木头刻成父母亲的雕像,供在堂上,每天向雕像跪拜请安,如有任何决定,则掷筊向父母询问意见。
某日,一名为张叔的人要向丁家借东西。丁兰不在家,其妻子便掷筊询问,结果是否定。当时张叔喝了点酒,失了分寸,不但当场破口大骂,并且踢打雕像一顿后才离去。
丁兰回到家里,发现木像似乎脸色欠佳,询问妻子后,得知父母的雕像遭人无理对待,便生气地跑去张叔家,将他痛打一顿。衙门知道此事后,便差人前来捉拿丁兰。这时两尊木头雕像竟流泪了。之后,地方官了解事情始末,敬佩丁兰的孝心,向朝廷奏之,皇帝下诏让地方官将丁兰刻木孝亲之事绘制成图像,作为孝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