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信用龟占卜更能通神

丁兰刻木孝亲,和后来的祖先牌位类似,而原文中的掷筊又写为“卜筶”,所以也有传说认为这两样习俗起源于丁兰。

《易经》

《易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占卜书,不少命理师与风水师拿此书研究,著作了各种占卜法。古代许多“铁口直断”的“半仙”,也以《易经》为推算命理的工具。事实上,《易经》的内容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里头所记载的文字与符号,却有着相当深奥的内涵。

《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它汇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为一部书,但《连山》和《归藏》早已失传,因此后人又称《易经》为《周易》。

《易经》的内容是以一套“阴爻、阳爻”的符号来描述状态的变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组合为六十四种卦象;书中并记载着简短文句与故事。其内涵可代表中国古人的宇宙观、精神观、科学、数学、哲学等,甚至以现代科技的计算机概念都能够对应(01的二进制法),是相当了不起的智慧。

这本奇书的作者为何人,从古到今众说纷纭。古人普遍认为是周朝文王所着,也有人认为,《周易》的“周”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因为《易经》三书中都未曾提到朝代,因此学者也只能认为是古史累积而成的结晶。然而以其中深奥的道理含意来看,说它是一部“天书”也不为过。

古人相信行事必须顺应天意,顺天而行即为吉、逆天而行则为凶。不论龟卜或掷筊,最初占卜的用意都是为了与上天、祖先沟通,借此了解自己的决定是否符合天意;包括《周易》都是为探索天地间的规律而书。

但是,现在的命理、风水不但讲求推算吉凶,更妄言改运,卜卦、掷筊者则心想名利色气之事而有所求,与“占卜”二字的初衷差之千里。

其实,正因为人的一生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命运不可改变,算命、占卜才会有准确的可能。当生活遭遇困顿或磨难时,不妨暂时放下改变命运的念头,尝试敞开心胸、坦然接受天意的安排。即使苦难难解,若转换角度乐观接受它,或许可以让生命的视野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