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


孙立平:当前的中国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

(CMRA第九届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双年会上的演讲,20151029日。本文为记录稿,经作者改正了一些错别字)

重发说明:这个演讲的时间是去年1029日,当时强调的是,面对当前的经济困境,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一场社会变革,以一个新的社会支撑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中国已经有了30多年快速的经济发展,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候,将发展的速度降下来一点,讲究一点发展的质量,将社会调节得顺当一点,慢慢朝着社会进步的方向走,同时也为经济上一个台阶创造条件。

其实,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社会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前景。前些天,我曾经说过,尽管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严峻的,但如果把目前的难关渡过来,不至于发生大的危机,中国从过去20年大规模集中置业的时代转向后置业时代,那时,在过去20年中被挤占和压抑的正常需求会逐步释放出来,在新的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在经济上将会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其中的几个问题,下面将今天发的几条微博复录如下:

从吴(敬琏)先生的话看,强调供给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从需求侧解决问题效果不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三种情况必须分清楚。一种是在需求侧已经问题不大情况下强调供给侧(如里根时期的美国);二是在需求侧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社会因素)但无力解决的情况下转向供给侧;三是需求侧办法失误(政策)转向供给侧。

再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表达上面意思。一种情况是在需求侧已经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转向需求侧,另一种情况是在需求侧问题很大但解决不动的情况下转向供给侧。后一种情况又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社会层面问题解决不了需求侧最重要的消费提不上去,二是过去从需求侧解决问题过于强调投资但效果不佳且造成种种问题。

说得更明确一点,我们是不是在需要一场深刻社会变革、解决需求侧消费问题的背景下,由于无力去进行这样的社会变革,而无奈地将目光转向供给侧?我说的通过社会变革解决消费问题包括,解决国富民穷、分配不公、社会保障等问题以释放需求,通过进入后置业时代释放被房地产和置业挤占的需求等。

再说一遍,即使供给侧改革是必要的(供给侧确实有问题),但供给侧改革也替代不了需求侧问题的解决,更深层的问题还是需求侧的消费问题,是中国在进入耐用消费品和大宗消费阶段,这十三亿人口有没有能力和条件消费这些东西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的新供给也会严重产能过剩,你经济还是转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