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太学的建议亦来自董仲舒,他对汉武帝建议道:“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在尊儒术的思想下,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公孙弘提出的具体办法,设太学于京师,并选出5名最有学问的鸿儒做五经博士,还选拔50名最优秀的青年做博士弟子(太学生)。学生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考试通晓其中一艺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除了太学,各郡国也开设学校,设立学官,置学官弟子,待遇相应参照太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势的强大,西汉太学不断扩大,博士弟子逐渐增多。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1,000人,成帝时达到3,000人。平帝时由王莽辅政,竟然扩招至10,000人。
无疑,汉武帝草创的太学虽然规模有限,但大学教育雏形已经形成,汉武帝通过太学不仅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儒家学者和官吏,也为自己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