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师刘伯温,天纵英才透玄机(4)


大明军师刘伯温,天纵英才透玄机(
4

有一次,在炮火密集的激战中,不知是否未卜先知,刘基赶在帅舟被击沉的前一刻突然要求朱元璋速换座舰,无比惊险的保住主公一命;更在战况相持多日的关键时刻,刘基再一次神奇的先一步移师军力到湖泊四周出口布置,好对陈军瓮中捉鳖;而原本想偷偷率军突围的陈友谅,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反应还是慢了人家一步,全军入了湖口的陷阱后硬是无法走脱,最后在进退失据的慌乱中,主帅惨遭流矢射死!这原本跟朱营相持多年都气势如虹、实力坚强的陈友谅这样一战死后,余军全数大溃!

接着朱元璋遵照了刘基的战略构思,持续稳步推进中原(他依次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统一了南方红巾军,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尽归朱元璋所有),另一方面,在刘基的示意之下,他也逐渐的甩脱掉弥勒教与红巾军的包袱,彻底的将元末时期的全国各地红巾军大起义,变成了朱元璋他个人改朝换代的前驱工具!

原本在南北红巾军与元军血战之际,朱元璋审时度势,看到白莲教四方部众起义响应,都尊奉小明王韩林儿为首,暗地里却都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朱营向来引用小明王的年号以号令军中。而在他北上出救小明王之后,软禁于滁州(今安徽滁县)的小明王已然成为朱元璋的傀儡,但朱营仍然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

最后他羽翼丰满、实力坚强的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刘基为太史令)后,他在筹建百司官属之余仍称小明王为皇帝“圣旨”,自己朱元璋只是吴王“令旨”,勉强取信四众。到了至正二十六年底时机成熟,刘基密禀朱元璋派遣部将廖永忠,将小明王从滁州接到应天府来时,就设计凿穿他的坐船,成功溺杀韩林儿于瓜洲江中了。(可叹这位当年尽忠溺死小明王的战将廖永忠,虽然是位战功卓著、尽忠职守的勇将,最终是还被以翻脸不认人的朱元璋以他弄翻了韩林儿的座船而赐死,藉此一事大做表面文章。让廖永忠这位牺牲品,只能沉默而悲惨的替不忠不义的朱元璋背了黑锅当替罪羊。

历史走转至此,朱元璋十四年来的红巾军伪饰面目得以正式卸除,刘基在悉心辅佐六年之后也已大势底定,接下来独竖旗帜的朱营大军只要挥军北上,攻陷大都,推翻元朝统治犹如探囊取物,……耳边的凯歌已然奏起,翻手之间距离朱元璋登基称帝,只剩近在咫尺。……但神机妙算的刘基不知是否也同样知道,距离他被用尽后弃,屈疑致死的未来也路程不远了。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结束了元朝对华夏民族只维持了八十九年的全面统治。明朝初创,太祖拜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和“太子赞善大夫”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