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雨雪天气无常,热攻冷袭应加预防

2、易患肾病:寒气太强烈的气候最易伤肾,因为寒气通于肾尤其阳虚寒重的人更为严重。原本就患有各种肾病的人更容易加重,如浮肿、腹痛、小便多、尿频或大便稀溏、手足发凉等;

3、易患心病:寒气太强烈的气候,由于寒性太过,寒属水。中医理论认为水克火,心属火脏,这样,心就会受到伤寒而易患各种心病。如心阳虚、心气虚的人,原本就有气弱、怕冷、心慌等症,如果天气过寒,就会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危象,每年的一、二月是急性心梗发病率最高的月份。

寒气太过怎样养生?

对于寒气太过,或者阳虚体质的人,要进行日光浴,进行日光浴时,要辨证施浴,即选准位置,吸纳阳光。

1)晒头顶: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适应症:用于遇冷发作的头痛、偏头痛、鼻渊(过敏性或慢性鼻炎、鼻窦炎)、颈椎病等。

方法: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而且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阳光,也就是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在午饭后,不妨走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晒大约3050分钟即可。同时要按摩相应的穴位,如偏头痛按百会、太阳穴和阿是穴;头痛按百会、双合谷穴和阿是穴;鼻渊按迎香穴等。

2)晒背部:温经补阳,痛痹止痛。

适应症:用于遇冷即发或动则加剧的胸痹心痛、久咳、久喘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

方法:人体腹为阴,背为阳。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腧穴)均分布在后背。中医讲“背为阳,心肺主之”,经常晒晒后背,还有增强心肺功能的作用,同时按摩肺俞、心俞及大椎等穴。

3)晒下肢:温经壮阳、通络止痛。

适应症:用于寒痹、遇冷下肢关节筋骨疼痛加剧、子宫虚寒、经血色黑有块、小腹绞痛、肾虚水肿、阳痿等。

方法:阳虚的人一到冬天下肢冷冰冰的,有的关节疼痛。最适于日光浴,若有寒痹,边晒太阳边按摩足三里穴、犊鼻穴、阿是穴;子宫虚寒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肾虚者按摩三阴交、涌泉穴、后溪穴等。

还要健脾补肾,平时多吃山药、生姜、肉桂、大枣、吴萸等。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第一,穿衣保暖防寒,多晒太阳。

第二,不要熬夜,因为昼为阳,夜为阴,寒冷天熬夜无异于雪上加霜,身体更容易受寒。

第三,避免过劳,因为寒为阴邪,易伤耗人体阳气,如果严寒天过劳那就更易使心肾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