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东北衰退,说来话长
安生博客 作者:安生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后发国家的低端产业,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不利于后发国家的高端产业,因为技术落后。
反过来,不利于发达国家的低端制造,因为劳动力成本高。有利于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因为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
川普说要把制造业转移回美国,说说而已,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在那里摆着。中国的重工业振兴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技术落后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需要巨额的资金、大量的人才、不断积累经验需要的漫长的时间。
许多人理解不了这一点。现在的经济学不教市场分割,全球总分配,只教“市场经济皆大欢喜”的教条。
言归正传。
东北是中国重工业集中区,是中国的兵工厂,是中国最早实现初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也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承担成本和工业无形损耗的地区,东北的兴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密和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国企改革,让东北雪上加霜,出现了不可逆的人才外流。
1881年,李鸿章开始在旅顺建设海军基地。19世纪末,日、俄都把触角伸向东北。1899年,沙俄在大连建市。1901年,日本右翼势力成立黑龙会(阿穆尔会)。1905年,日本在日俄大战中战胜沙俄,再次攻占旅顺,占领大连,开始大规模侵入东北。
长期以来,日本对东北有强烈的野心,这一方面因为日本本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东北有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因为东北战略地位重要——占领东北就可以威胁中原,觊觎外蒙和沙俄(苏联)远东地区。
张作霖时代,出于奉系军阀自身需要,东北逐步建立了相对独立于关内的兵工产业。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以后,并没有像日后进入关内地区一样,大搞破坏,而是把东北作为大后方经营,在东北开始实施工业化开发——这一点和日本经营台湾类似。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甚至有退守伪满洲国,负隅顽抗的想法。
这种想法,被苏联红军彻底粉碎。苏联红军能够长驱直入,迅速歼灭关东军,与日本殖民时期,对东北的开发密不可分。以中国关内恶劣的道路和基础设施条件,苏联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必然陷入困境。
虽然苏联占领东北以后,大规模拆卸东北设备回国,但是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仍然是全中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从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劳动者素质来说,都是如此。
在这种背景下,东北自然而然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