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硫酸渣氯化球团 江苏南京;
南京烷基苯厂 正构烷烃5万吨,直链烷荃烃5万吨 江苏南京
另,还有43套机械化综合采煤机组,以及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单个项目。
显然,此时的东北在全国已经不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地区。
在某种意义上说,出现这样的结果,也符合当时吃大锅饭,大家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当时的指导思想,与后来的后来的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建立经济金字塔的指导思想截然不同。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对外开放的话,东北的经济状况应该还是不错的,虽然不再是全国最发达的重工业集中区,但是在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方面,都在全国领先。虽然因为利润无偿划拨,东北没有积累多少财富,但是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
1980年代以后,中国的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让东北重工业遇到了困难。
对外开放以后,大量西方消费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原有消费品销售遇到了困难。这些西方消费品,由西方国家或者由其海外工厂生产,这些工厂大多不使用东北生产的重工业产品。比如当时引进汽车生产线,零件全是进口的,国内生产配套零件的冶金、机床的重工业企业必然失去市场,受到冲击。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许多发达国家把加工厂转移到中国,但是中国仅仅承担来料加工的部分,提供廉价劳动力,这些工厂并不一定使用中国重工业生产的设备。很多情况下,这些工厂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海外进口的。
作为后发工业国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的工业技术,在被封锁的中国是先进的,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则是落后的——东北工业的技术基础,来自日本和苏联,这两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美国和西欧本来就有很大差距,何况中国长期被世界其他各国封锁,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
一旦发达国家不再封锁中国,以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的产品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自由竞争,就缺乏优势,难免被排挤出市场。
当时,由于西方国家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整个中国遭遇了一次全方位的无形的“固定资产精神损耗”。
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有两种:1、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同类性能的机器设备,能以更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来,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产的贬值。2、由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出现了新的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继续使用原有机器设备很不经济,不得不提前退废,从而引起的价值损失。无形损耗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的快慢。在机器设备的自然寿命已定时,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愈多,原有机器设备贬值就愈大。发明创造愈多,机器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愈短,无形损耗也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