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走向胜利(4)

?天无绝人之路,刚到陕北就得到一个意外的喜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张浩)正在找中央,他几乎与中央红军同时到陕北,他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派来与中共联系的代表(联络在长征开始时中断),带来了上级最新精神和密电码本,沟通了与共产国际中断一年多的联系。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精神,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同时让张浩以国际代表名义帮助做工作。

共产国际在毛泽东一边,抗日已是主要任务,中央到陕北后与张学良达成默契等,这对张国焘打击很大,加上他南下受挫,8万多部队只剩3万多,连跟他最紧的陈昌浩都不跟他了。半年后(19366),张国焘正式宣布取消临时中央,年底红一、二、四方面军实现大会师。张国焘到延安后当边区政府代主席,没有了分庭抗礼的资本,趁祭奠黄帝陵时逃跑叛党,当时连他的警卫员都没跟他走。

五是来自钦差大臣争夺领导权的挑战。在克服了张国焘分裂党的问题之后,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形势发展很好。就在这时,毛泽东迎来新的更大挑战。

1937年底,王明从苏联回国,开始了党内新一轮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王明有什么优势?他曾在向忠发后代理党的总书记;后来因形势紧张,他把位置让给博古自己跑到苏联,担任了中国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同时又是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主管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关系非同一般,季的儿子在战争中牺牲,王明把自己的大女儿王芳妮给他做了养女;回国前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专门接见他,主要是让他纠正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等主张,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老领导,又是钦差大臣,还有尚方宝剑,是传达落实最高指示的。

他一回来就召开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等主张,实际是一切听蒋介石的,公开批评毛泽东“独立自主”和“游击战”的主张。这使毛泽东又一次处于困境,党内绝大多数都支持王明,只有康生用婉转的口气认同毛泽东的观点,按毛泽东的说法当时自己“是孤立的”。

张闻天在会上提出,自己不愿担任总书记职务,有意把位子让给王明,由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不支持,所以在总书记职务问题上,“双方打了一个平局”。决定改组中央书记处,不设总书记,由书记处实行集体领导,毛泽东任中央军委主席,张闻天任中央宣传部长,博古任中央组织部长,从苏联回来的王明、康生、陈云增补为书记处书记。还决定马上召开党的七大,王明自己要作政治报告,按规矩只有党的一号才能在党代会上做报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