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生命如毛泽东这样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看到最光明的未来?云石山是启示,毛泽东是精神!”看来山水草木也有灵啊!
(二)本体论:“二对”
所谓本体,这里是借用哲学名词,讲战胜逆境走出困境对主体、自我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思想认识要对,二是措施办法要对。你必须是正确的,人家最后才能服气,才能引导事业走向胜利,如果自己错了,就不能坚持错误,就要改弦易辙、服从真理。
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对的?毛主席曾多次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比教条主义高明,比其他领袖高明的要诀,就是注重调查研究,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掌握大量别人没有掌握的情况。他的著作中,有专门论述怎样搞调查研究的文章,还有大量经过专题调查研究写出的文章。刚上井冈山时,他调查中了解到,从前这里有个山大王朱聋子,官府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几十年都抓不住他,为什么呢?朱聋子的诀窍是,在井冈山不用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毛泽东由此受到很大启发,后来发展成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他对官兵们说,我们把这位山大王的办法改进一下,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既保存自己,又可消灭敌人。
1931年2月,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间隙,写了近10万字的《寻乌调查》,长征路上那么艰苦,许多东西都扔掉了,但有几份调查报告手稿,却一直珍藏在身边,最后带到了延安。
怎样保证自己的决策办法正确?还是要调查研究。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在广州一次会议上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问题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他讲到第二次反“围剿”时,敌我悬殊很大不知道该怎么打,就与彭德怀两个人跑到白云山上,跑了一天,在那里看到很多地方,做出如何包抄敌人计划,最后打胜了。如果不去看呢?就每天忧愁,就不知道如何打法。他还把自己过去写的调查报告,专门印发给大家学习。他说:“调查就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总结自己的失误时说,我这个人是官做大了,像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做得少了,我自己的毛病当然要坚决改正,也希望同志们从此改正。多次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规律论:“三点”
认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才能使自己看得长远,在逆境中才能安之若素,沉稳应对。要认识那些规律呢?
第一,发展是否定之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了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道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道理。《易经》在“四书五经”中被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东方文化和生活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受到它的影响。孔子晚年非常喜欢《周易》,记载他“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有些形影不离的意思,后来“孔子读易苇编三绝”,就是把捆书的绳子都磨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