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走出困境走向胜利(4)
所以我们说,遵义会议的意义极为重大、地位极为重要,它是我们党和军队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也是毛泽东走出逆境从低谷中崛起的标志,从这里开始全党全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后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三)成为领导核心后战胜挑战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从名份上讲,他只是政治局常委,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何巩固领导地位,面临着多方面的重大挑战。这包括:来自失败者的幸灾乐祸,来自领导层多数的不支持,来自得力战将的发难,来自实力派的分庭抗礼,来自钦差大臣的掣肘争夺等。
一是来自失败者幸灾乐祸的挑战。毛主席领导红军后,想打个胜仗来改变处境,大家也寄于很高的期望,但他复出后的第一仗却给打败了。
1935年1月26日,遵义会议后没几天,在土城打了复出后的第一仗,毛泽东亲自指挥,周、朱在一旁协助,本来情报说这里只有6000余人,是贵州的黔军“双枪”军,结果一交手才发现,对方是川军10000多人,而且大批增援部队马上就到了,部队打得非常艰难被动。在紧要关头,朱德请求亲率陈赓的干部团参加战斗。他对毛泽东说:“老伙计,不要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能够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他上去后打成对峙局面,最后只好撤下来。
原定从这里北上进入四川,这个计划实现不了,只好西渡赤水,开始了四渡赤水之战。首战失利对毛泽东打击很大,一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多次说这一仗是他指挥打败的。
遵义会议反毛的有3个,一是博古(总负责)、一是李德(共产国际顾问),一是凯丰(团中央书记),都开始幸灾乐祸起来。博古说:“看起来,狭隘经验主义者指挥也不成。”凯丰说:“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更为严峻的是,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大家让毛泽东领导的很高呼声也跌落下来,博古也迟迟不交权凯丰也鼓动他不交。
土城战役后没几天,在云贵川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张闻天提出让博古交权,周恩来也找博古谈,说咱们都指挥不了,还是让老毛指挥。毛泽东与周恩来商量这件事,周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博古听说交给同学,才把象征权力的几个挑子,里面有印章、文件和记录等,比较痛快地交班了。
3天后常委分工,决定张闻天为党的总负责,而毛泽东只是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是出乎意料的安排,说明他陷入了不被信任的危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