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降2.49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经达到6.22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和调整,总体来说处于低迷状态,主要表现在销售面积显著下降,待售面积达幅增加,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
是的,这正是2014年的现状,房价的持续下跌与库存的持续上升,形成鲜明的对比。
2014年,最被媒体关注的,是一生在商场上几乎百战百胜的传奇人物李嘉诚抛售内地房产的报道:
2014年1月,李嘉诚旗下公司在南京、北京、上海相继出售3个写字楼,累计套现金额达到97.8亿元。
2月10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参股的ARA资产管理公司以24.8亿元人民币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买家为江苏省最大的多元化民营企业之一三胞集团。
4月8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以57.6亿元人民币将北京盈科中心售予泰国大型海外房地产私募基金公司基汇资本。
8月12日,李嘉诚持股7.84%的亚腾资产管理拟15.4亿元,出售位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四川北路商圈的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
11月7日,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公司,以38.2亿港元(4.93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和记港陆有限公司71.4%的股权,出售给中国泛海控股集团。11月10日,李嘉诚旗下的香港汇贤产业信托宣布,将以39.1亿元向主要股东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收购重庆大都会广场全部权益。
许多人挂牌出售房屋,市场却现有人问津。这就是2014年的真实状况。这种状况是房地产连年透支国民财富和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共同导致的结果。
3.艰难的抉择
房地产低迷,使得靠卖地维持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陷入困境,也让许多银行忧心忡忡。
2015年5月23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了一篇题为《土地财政预警:地方政府卖地全盛时期已经结束》是报道,指出:过去10年来,土地出让金一直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在整个国际范围内来看,也是非常绝无仅有的现象,因为在任何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是税收为主体。两者的区别是:靠卖地是直接增加企业与居民负担的,而税收则主要源于企业与国民创造的财富。从1995年到2014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从420亿元,暴增到4.29万亿元)。
但2014年房地产市场疲弱却大大抑制了拿地需求,4月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跌38.2%,而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下降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