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六十八章:雷山小过(卦)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过六五爻辞也。六五正位而柔履刚。失乾之正。乃成其过。爻辞首二句与小畜同。小畜有象中孚。一阴在中四爻。阳束其阴。如天之密云不雨。谓阳不与阴和也。和则雨降。今六五则反是。而以阴包阳。亦不得和。故曰密云不雨。而自我西郊者。由西而东。即由上而下。由高而洼。如小畜之上巽。以来就下之乾也。巽本初变于阴。而在外。则重在下。六五亦以下有三四两阳。阴降而阻于阳。有云而不雨。有来而自西。郊者外也。远也。由外而内。由远而近。由西而东。由郊而城。行以日降。道以日近也。公弋取彼者。本阴柔而摄正位。故称公以正位。而俯下各爻。刚柔纷陈。则重择取。必有其道。故曰弋取。言小过有飞鸟之象。鸟飞者欲得之。弋取焉。而鸟遗其音。是已由上而下。由飞而归于巢穴。则弋取之。当在其所栖宿处。称穴不称巢者。明其在下。非枝上也。由上而视下。由高以弋卑。则在穴矣。鸟原赅兽。不必执于巢。而弋者原不可射宿。今取彼在穴。是乘其不戒也。阴柔之情。暗眛之擧。非光明之行仁义之道。此正如天密云不雨。则暗而不明。如人之行而自郊。则邪而非正。不光明。不正大。斯小过之以柔居正。而有此占。六五六二重柔。而三四两刚。夺物之明。肆阴之毒。此过也。而时使然。故乖夫猎狩之道。戾于爱物之仁。行既非宜。用有难大。故在正位明其义。即彖所谓可小事不可大事者也。卦爻互大过。而六五当兑泽主爻。兑说而在上。有阙之象。于人为有失。在上位而有失德。岂独鸟兽之灾。由此可见小民之不获安其生。乐其业矣。井卦曰求王明。王而不明。将何福哉。如天有云而不雨。将何泽沛哉。故弋取而乘不备。贪得而行不仁。则过虽小。其害已大。此小过与中孚反。即在失中道也。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密云不见雨。见小畜卦彖辞。其义与此微异。小畜重畜。畜而不发。积而不施。故云密而不雨。必至上九爻位已极。卦位已穷。穷则变。变则通。乃有既雨既处之辞。则畜者已发。积者已施。云密者已见雨。自郊者已归处。皆与前异其趣。今小过六五。则以柔在正位。以阴居高地。阴无阳不能化。云虽密不克雨。谓其为阴之过。而不与阳和也。不和则不雨不处。故亦如小畜之辞。而责在上位。与小畜偏重畜积者微别。畜积亦由过来畜而不发。积而不施。是畜之过也。如人有财。贵在能舍。陶朱以富称者。以其三致千金而三散之。致则畜也。散则施也。是有云而沛其雨泽矣。小过六五。不得其和。乃成其过。有云而不雨。有家而不处。则为阴柔之失。而非仁智之行。阴柔原可用。而在上则悖其位。戾其德。故六五不雨。释曰已上。已者过甚之辞。犹太也。已上即太上太高之意。言阴柔所居过高。不得与下接。如云之升过上。不得成雨泽。是阴柔戾其德用。乖于位时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