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离二卦。在天为日月。在物为水火。在时为寒暑。在人身为心肾。实则后天阴阳之代表。称后天者。以非先天之纯阳纯阴。乃阴已交阳。阳已合阴。如日月寒暑之类。非纯也。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虽名阳而异乎纯阳。虽名阴而异乎纯阴。则所谓阳者。不过阳得势耳。所谓阴者。不过阴得时耳。后天生化之原。本在交合之后。坎乃阳得位以主阴。离则阴得中以主阳。两者互配以成其用。如人身心与肾是也。心合乎离。为阳之长。肾合乎坎。为阴之帅。而心非纯阳。故血统于心。肾非纯阴。故气原于肾。气阳物。血阴物。阴阳对行。而自分主客。故肾之精。心能发之。心之神。肾能育之。发育之机。非一藏所主。而心肾实共司之。此卫生者所最重视也。亦凡修道者所必先知。道书所称取坎填离。炼精化气。莫不以心肾为本。心有离之光明。肾有坎之润泽。二者合则长生久视。分则病衰老死。此即天地生化之机。亦全易消长之数。今讲坎卦。有关道要及人生寿夭健病之处。实最重要。望读者细玩味之。坎卦字象及字音。均与坑近似。在俗呼坑。在文为坎。而后世不知坎即坑也。坎陷即坑陷也。俗呼设计害人为坑陷。即设阱陷兽之意。阱亦坑也。为掘土成井。上盖以草棘之类。使兽不觉。而落入其中。故称阱。明其为土井。中无水也。一作穽。明其为穴也。阱陷即坎窞之义。坎窞者。土深下陷。入不易出。入坎窞者。犹坠于深穴。因不知而坠焉。是在设者为不仁。而坠者为不智。此坎之用近乎忍。而用坎者。则利其忍也。故用坎谓之智。言以智侮不智也。智在深藏。若露于外。则非智。如以力挟人投井。乃暴也。武力以胁人。非智者所为。盖用智则耻用力。坎之用险。即以智代力。明示人以不虞。而使之自陷于窞。非智过人而何。此坎虽险。而用称智。中庸曰人皆曰予智。驱而纳之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可见陷于窞者。乃智不逮。非力不足也。然智有大小。小智犹不智。大智若愚。唯其善藏。乃若愚。虽以险利人之陷。而必先使之不觉。而后可致其功。此善藏者也。苟明示有险。人将避之唯恐不及。尚敢以身试之哉。故大智必愚。至刚必柔。至勇必下。坎以柔成其刚。下成其高。而达夫愚成其智之用。故坎坑也。坑乃土亢二字。亢言其过高过刚。而其实则至柔至下。此坎之用有异乎他卦者也。人但知其险陷。而不明其高明。则未得圣人制卦之义。岂能致夫易用。而达于大道乎。
坎卦取象于水。而字从欠土。明其为地之低洼处。土所不足。水乃注焉。海洋湖沼江河沟井。无一非低洼之地。卑深之处。故土多而隆起者为山。土少而洼下者为水。此地面两大异形也。在卦艮为山。一阳在上。明其高出地面。其下二阴。即坤也。而坎乃象水。一阳居中。明其深注地中。其上下二阴。亦坤也。不居下爻者。以水原在地中。非地下也。即海洋江河之水。似在地面。若合高岸山阜平均言之。仍居其中。此一阳在中。明水亦阳也。虽五行火阳水阴。而气实互根于阴。水根于阳。后天体用如是耳。以坎为水。故凡卦言济涉者。皆关乎坎。如既未济。其明证也。即除二卦之外。他卦中所称利涉不利涉者。亦指坎言。如需讼之类。以皆有坎也。其无坎者。则或因互。或因对。或因变。或因用。有关乎坎。故亦称涉。而大过上六则称过涉。则以大过之后即坎。因过而涉。因极而变。明已由大过变而交于坎矣。非坎本卦之用。且系大过之余。乃占为凶。以别乎前五爻也。大过本非坎。而类坎之大象。亦称疉象。以中孚本离大象。或疉象。大过与之反。或有类坎。然非真坎也。唯上六已极。由变而交坎。遂有过涉之凶。谓其涉夫坎险也。坎以险称。而象于水。是凡水皆险。而险亦多资于水。如江河海洋。实大险所在。古之舟楫无论矣。即今轮舶汽机。似可履险如夷。而一遇天变。亦不免有倾覆之虑。以其本为险地也。坎虽不仅以水致其险。而水之险。实首屈一指。故言坎之用。辄借水为喻。而凡类乎水者亦同。为其能倾陷也。如俗所称祸水流言之类。其险正不减于江海也。人身中肾属水。智慧所出。神光所生。人之目珠如水。即肾之精也。肾衰则目不明。思不敏。在体质。小为酸为饮为湿。大为肿为喘为汗脱。皆病之所成。亦水之为害。此即坎之见于人身中者。利害各异。祸福不同。是在善致其用。而后可收其功。故易辞心亨云云。实以坎之利在心亨也。亨通也。通则不窒。水之用在流。而害在蓄而不泻。水之功在润。而病在泛而无涯。皆由不能亨也。不能亨。非水之罪。乃心之咎。故曰维心亨。言其用重在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