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中坎当五藏之肾。与心相对。心为离。亦如卦象。阳含阴。以气血为阴阳二物。血阴而统于心。气阳而出于肾。是即坎离相对。以成生化之象。坎属水。肾乃水藏。而水中有阳。故水可蒸为气。上为津液。犹日之照水而蒸为云雾也。心之阳下交于肾。肾乃承之。以为生化之源。是即月承日光以代明之象。坎非离不克竟其用。肾非心不克见其功。以阴者用必阳。柔者用必刚。肾中藏精。阳也。动而为热。行而为力。化而为呼吸之气。蓄而为脑骨之髓。存于身。则保命强身。益智充慧。泻于阴。则生殖之功。泄于外。则损败之害。养于窍。则成丹结采。化佛登仙。是皆坎之一阳。为人命之根源。生死之枢纽。而必藉夫心以育之发之。和之益之。充实之。大化之。而后生尽其年。成登乎天。魂神系焉。体魄托焉。幼者以壮。愚者以贤。弱者以强。偏者以全。是皆生生之本。化育之源。而莫不归于后天之坎。先天之乾。盖人生有身。身必有养。人心有神。神必有育。智慧在内。精力在外。上接于脑。周行全体。为思虑之主。为运动之宰。为藏畜之府。为供亿之库。为因应之官。为推播之纽。是皆肾之职掌。而本于坎之功用也。在昔以身之主唯心。实则心共肾也。心犹其华。肾则根本。心犹其表。肾则中极之境。如世界天虽在上。人物必凭于地。日月在空。光明必照于下。以虚者必藉夫实。宾者必依乎主。心也脑也。虚灵之处。而溯其原。唯肾是祖。在先天本天一生水之义。在后天为万物凭依之主。故水可以济火。可以沃土。可以相金。可以溉木。乃后天生化不可须臾离者。亦本卦象之坎。而足代坤地之德用也。夫坎义如坑。音亦从之转。而字旁有土。明其用之所在。以水之用必赖土。非土无以竟其功能。如泛滥无堤防。则反利为害。汪洋无崖岸。则反生为败。是水之用以土显。而人身之肾。亦与脾胃相制相成也。
人身心肾为生命之源。不知者以为一藏之用而已。实则肾有身中。上通于脑。中应于心。而外合脾胃。以为制承。内孚肝肺。以同生化。是如木之本。水之源。其重要已可见。而其最有关者。则与心相连。为一体二用。盖即卦象坎与离。分之为两。合之则一。坎四阴二阳。离四阳二阴。合而复分。则为一乾一坤。坎得乾之用。离得坤之功。上下流行。周乎无垠。正如日月代明。地天承平。故心不得离肾。肾不得违心。一本一末。两者原一。如人有所作为。心主其思谋。肾决其志力。心定于上。肾动于下。下以奉上。则精气上行。上以润下。则神息下纳。此全体生活。皆在乎心肾之息息相关。心火不浮。则肾中之气永固。肾水不沈。则心中之血永和。是肾体静而主动。心体动而主定。一行一止。一动一静。二者合。而后皆如其分。若一不孚。心火自炎。则阳亢而成灾。肾水独潜。则阴盛而致病。盖肾水无心火。不能自化。心火无肾水。不能独明。如灯之资于油。则心赖乎肾也。如烹之待于火。则肾赖乎心也。此阴阳交用之道。亦卦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定数也。唯以互用之功。故相需必殷。唯以独生之难。故相成必大。此心与肾。在平时即不可偏废。而在修养之士。尤为最宜兼顾。且宜由主及宾。因体达用。先明其本。更培其枝。先浚其源。更导其流。是以在肾之用。必推于心。养肾之方。必及于心。心壮肾亦强。心舒肾亦畅。此理数一致。实本乎天地生成之序。日月光照之规。而见夫易卦坎离调剂之象也。圣人恐后世有未达。于坎卦彖辞特着其义。曰有孚维心亨。一语以明坎之用。亦即示身中之肾。必孚于心之亨通也。此心字。指坎之用。俟后详解。要知此语。不独关乎生活之源。并为指示修道之本。诚以修道必依离坎之象。推溯坤乾之门。而尤必先习于坎。次及于离。明坎与离互易成用之序。始明坤与乾同化。以还于太极之功。坎离乃卦象。不可得。而求之必于己身中之心肾。肾与心互用。以成其生。则由此进而推溯其同出之源。更因之求其同化之道。则后天之坎离。返夫先天乾坤。以迄太极者。正可因后天之心肾。化其气血。合其阴阳。以复于先天之太一。而还于有生之初。此工夫始终一以贯之。即本易卦坎离代坤乾而来。乾坤固自太极出。而坎离复自乾坤化。今溯而上之。则化者返诸未化。出者归诸不出。则万归于一。一归于虚。乃返本复始工夫。亦即由卦一阳来复之所推也。复自坤出震。坎亦自坤出。而复代坤。是皆一阳之升进推发者。坎一阳在中。系由震进一步。故复为习道始功。而坎则修道本则。修习必假于形。必取于身。是以坎离合人身心肾。而为修习者根本。且坎较离为先。即肾较心为重。肾治心已在其中。此彖辞有维心亨之句也。维心亨。可见亨由于肾。吾人少壮之年。心神最旺。精力最强。智谋最足者。以肾之方长育也。既老及衰。肾已先败。心亦随之。故心亨者。肾之力也。坎之用也。明乎此。不独养生之要。亦即成道之阶。读者务就卦爻之象。辞句之旨。细玩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