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教附注》
旧本何天之衢。或作荷字。仿何校灭耳之例。其义过晦。不易明解。天衢岂可荷者哉。观于释文道大行句。足见向往之义。实原来向字误何。因艮为山。已在山顶。再欲上进。唯企于天衢而已。况艮下为乾。终则有始。原孚天行。是向天之衢。即终复于始之义。此传称艮成终始。以终始皆由艮以致之也。周易各卦各爻皆取圆象。周而复始。本无终尽。故六位曰六虚。以其本无常位也。由上而下。则上爻亦可作初爻。是艮之一阳。即乾之初九。故曰天衢。即天道之意。犹曰乾之位也。以其志在返乾。故曰向。俗曰志向。正与九三爻上合志句。义相证明。细读自知。
《宗主疏述》
大畜卦为富有之象。四阳二阴。阴以畜阳。阳以畜阴。二者交相养。不似小畜之阴阳相积不相能也。故曰大畜。人只知阴以畜阳。而不知阳亦畜阴。是忘其互助之用。遂失大畜之道矣。孟子曰无君子莫治小人。无小人莫养君子。二者相需成用。而后天下平安。国家富庶。有一不达。乱是用生。有一不备。祸至无日。此大畜之可贵。而重在上下皆相畜也。君子小人非善恶之谓。乃上下之分。上者贵而下者贱。贵则君上官府父兄尊长。贱则臣仆人民子弟徒从。以其身分有别。等级有差。而成上下尊卑之秩耳。如卦象乾为天为父。艮为山为少男。其大小自殊。而乾反在下。艮反居上。是其相畜之亲切。相需之殷勤。其情其志。已可想见。高者抑之。下者扬之。则不平者平矣。平而后安。安而后定。定而后一。一而后大。有国天下者。未有能悖斯道。而得长治久安也。故大畜为大同之基。同人大有之合。而赅泰履之象者也。天所以畜万物。物亦承顺乎天。山所以畜财宝。财亦聚藏于山。不畜安能成其用。着其德哉。此山天合之为大畜。实本于二者之善畜耳。
大畜畜字已见小畜卦解释。而最要者二义。由细者言。为养畜。如农家畜牲。牛羊之属。俗称六畜。亦曰家畜。以可留畜家中。有异于野禽野兽也。然虽异于野者。其初仍自野来。而由野物化为家畜者。正以人之能畜之。而物亦安于所畜耳。故畜为养。重在能养。无养则无畜。养有未至。畜亦不肥壮。养有未当。畜亦不繁滋。是畜全依养而来。而必有相得之情。相安之势。如虎狼鸱鹧之类。除有特别拘豢者外。无能视为家畜。以其性不易驯。志不易达。则与人难相处。而所养难适。是畜养虽关生活。亦系情谊。畜之有知能。恒能以其知能。供人之用。助人之养。其大者如犬马牛羊。更能忠于其主。勇于所事。则人亦恒重视之。为能以养成其养也。故大畜卦爻。多取牛马诸畜以为喻。实以养畜之利。为民生之本。用畜之功。为事业之资。虽古今异时。其致用不殊也。若由大者言。则以养小者推至于大。养畜者推至于人。养物者推至于道。养形者推至于神。则凡为平日身口之需。事业之助。利及于生计。功及于现在者。皆可推而充之。发扬而光大之。则所谓畜者不独不限于物。亦不限于人。不独不限于器。亦不限于道。凡关于有益心身性命。有造道德神明。有加于一切有形无形。皆当视为养之所需。畜之当及。此大畜象辞。即以畜德句明其要也。德也。物也。君子小人之所以异其志也。君子志其大。故重德。小人志其细。故重物。而易则概举之。以德非物不存。物非德不生。二者本末之事。必有物始明其德。有德始成其物。各爻分别述之。以见其用之无轩轾。即以明天下万物。莫不有其生成之需。而圣人成性立诚。莫不有其成人成物之道也。大畜以畜育为义。故重在培养积聚。而志于广厚众多。为不如是。不称其畜也。但畜有已畜将畜与正畜之时。即过去未来与现在。由时位别之。在前为已畜。以其本有所畜育也。在后为将畜。言其有待于畜也。在现在为正畜。言其方从事于畜也。而卦爻则分配其时位。以孚于此三者之畜。盖畜既以多为志。则不嫌其聚。既以厚为用。则不嫌其盈。已畜者。求其更增。将畜者。求其益集。正畜者。则因其有而推之于大。因其富而扩之于久。大且久。德之日盛。业之日隆。此畜之因时而兴。因位而张。无不有其用也。在下位则席丰履厚之余。而勉其继绍前烈。在上位则乘时致功之际。而备为启迪后人。是无问时位之如何。其志于畜则同。象称畜德。以多识前言往行为要。此可知畜之非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之所集。必鸠诸古昔。徵于远大。足为畜之本。而后推之用也。以前言往行。古人之畜。而多识之。则我之畜。畜于我者既多。则用于天下者亦富。此以我之畜。复成天下之畜。畜以无尽。用乃不穷。故有畜必求日积。必务益充。而备之于前。补之于后。掇拾于上下。取携于远近。以共成其畜。斯为卦之大用。亦各爻辞之所取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