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六章:山天大畜(卦)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六五之占吉。正与六四同。故曰有庆。庆亦喜也。言畜之顺成。推而及于天下。其喜非一人所有。故曰庆。言天下同庆也。以六五正位。天下望之。如人民四时勤劳。盼冬至而有大酺之庆。以见天下同乐之象。是大畜之成。正如大有之庆也。

上九。向天之衢。亨。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大畜上九爻辞也。原文何字有误。乃向字之讹。上九为大畜终爻。亦艮上爻。艮以一阳在上。而得承乾。今大畜以乾在下。艮之一阳。顺承乎天。如山之响往天上。本以天在山中之象。今乃变为山上仰天之情。盖卦极于六爻。周则复始。极则变。变则返本。返本复始。道之大则也。大畜乾在艮下。至上爻变而反于上。是艮之上仍为乾。其象与天山遯同。以六爻周回。自为终始。所谓终则有始。天行也。艮之终。复转向乾以承天。且艮一阳原出于乾。以乾归乾。终变为始。爻辞曰向天之衢。衢犹道也。天衢即天行之意。道之四达曰衢。言行无阻。随所去而得达也。艮本以止为用。至上爻极则变。止变为行。以应乎乾。乾所谓天行健者。以行之无止也。故人法之而自强不息。今艮因变亦师乾之行健不已。则止而复行。行行不已。由山而上。既陵绝顶。将何往乎。则唯向天之衢。以复于本始。而恰孚大畜之家食之义。以往于天下。周乎无尽。顺天之道。不失其序。如时之代谢。终古若一。春夏秋冬。随日月之明。而流于六虚。此所谓向天之衢也。向者响往。非必去也。神气所御。非足践也。心志所如。非形随也。故曰向。不曰行。但道者伸气而后形。神者役精而蔑身。气至则至。精通则通。在天之下。尚不以物役。不以形拘。而况天上乎。故天可登。而非如山之攀陵。天可行。而非如地之履存。山已崇矣。再升将御风。地已尽矣。再行将陵云。此向天之衢。而非如跻峰峦之跋涉。越江海之渊渟。有险不阻。无陂不平。翛然出世之想。悠然步虚之声。此达天德者之所造。更将奚往而不亨哉。故爻称曰亨。以合乎前之利有攸往。且以应乎天也。而非徒利涉大川之快志耳。至此可见大畜之道。实已超乎物外。而上如鸢之戾天。下如鱼之潜渊。无往而不自得矣。此大畜上九爻用。有殊于他卦。实以艮能始终。而仍返乎乾。知止而能推之无尽。由安行而达于得。致中和以成位育。而返乎天性之原。上以达无妄之诚。下以开颐养之正。则物格而知至。意诚而心正。斯明德明于天下。而至善不失于性命者矣。

象曰。向天之衢。道大行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上九居极位。乃功成德立之时。而大畜之道大行之日也。盖他卦上爻无位。均不适于用。大畜以艮知止。止则能行。为培蓄之厚。积累之丰。足以充其用于不尽。推其德于不竭。故虽莅极位。不独无害于道。且为大行之期。为艮之上爻反而为乾。终以为始。是以止而后行。静而后动。行动出于静止。则行者有本。动者有源。本源不失。乃无尽无竭。此所以上九之占。为道大行也。大道之行。天下为极。今乃上行天衢。且超物外。物不足以囿之。人不足以拘之。则凡天上下。莫不可达。称为大行。不亦宜乎。又道者天道也。天道自天衢行。则天以下。无不随所至而至。随所施而布。随所取而得。是凡天以下者。均在道中以生以成以育以化。此诚畜之至也。君子以之成德达道。见性正命。而与人物同成同育。此所谓位育之至也。故曰大畜。传称为时。谓如天时。生成化育。无不宜也。无不宜。故无不得。天地且以之位。况其下焉者。万物且以之育。况其上焉者。此大畜之成。实为推乾大生之用。而广坤代终之功。人道于是着。天道于是明。君子务畜其德。小人务成其生。物我不害而并存。性情不悖而并灵。天人不违而并神。此大畜之承无妄。而克推其诚。故世以文明。民以康宁。家以和乐。物以繁荣。事以昌盛。业以丰盈。孚大有之富足。大壮之强明。泰之只平。既济之和融。近者易者。唯物生之得育。远者大者。并天地而同春。是上九之大行其道。而爻辞独占其亨也。大畜以乾故。而备元亨之道。以艮故。而先利贞之行。在内先立其德。在外尽推其功。由物而致其知。故不失性情之正。由己而成及物。故不乖于仁智之用。此以畜为道。初非为私欲也。而生由之遂。非为奢靡也。而物以之集。非为荒嬉也。而情因之适焉。盖有其德。以致于用。乃能大其道。而不违于天时。此卦用重在艮能知止也。知止则知足。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故能顺承天行。而达于高明。体察物利。而正于性命。观夫上九之辞。足以见圣人所重。原在道矣。读者要细心体会。方知畜之不徒畜也。君子不废物利。实以因人之情。不为物役。实以全吾之性。全卦大旨。不外成性达生而已。所谓利有攸往。不家食吉。何非期道之大行。而与物同育同成哉。君子成德。有所为也。于斯益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