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六章:山天大畜(卦)

大畜卦爻中互震兑。三至五为震。二至四为兑。有归妹之象。其反为随。随与归妹。皆含集聚之义。是大畜亦与二卦有比类处。无妄为乾震。大畜互震。皆有关震动之义。震而得乾。动而以健。是以刚行之象。互兑为泽。为口舌。为说言。兑乾合为履夬。而兑悦有快乐之意。是大畜有快悦之情。泽沛之志。为其本于行健不息之乾。孚于艮震兑可行可止之德。则其体用可知。功业可见矣。就卦辞言。大畜为厚积。为多育。为富有之象。为壮盛之行。是宜孚于元亨。以通达于天下。而彖辞只曰利贞者。为其本无妄之道。由内推之外。由近推之远。不忘其诚。则必先利贞耳。利以及物。贞以守身。利则无不利。故能大。贞则无不诚。故能成。此大畜以利贞而克推至元亨也。序卦传曰。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可见大畜成用。实由于贞。唯贞能利。唯贞可畜。苟不贞者。利反为害。畜反为妄。故有无妄。始有大畜。妄而求畜。正以益其过耳。尚何畜乎。愚者多畜以成其罪。贤者多畜以败其行。皆由未贞也。皆妄也。贞即无妄。利即畜。是大畜利贞之德。实合无妄而成。卦虽主乾。而用从坤。此利贞足以达元亨。即由坤以承乾。而代终也。

在无妄。元亨利贞四德俱备。大畜则但云利贞。而小畜但云亨。由此可见外行之不易也。无妄以返己为重。自修之力。所成易达。既无待于外。则德用易全。大小畜以成德为志。成物之功。所至匪易。推己而待物之应。格物以成己之知。既有需于外。则德用难备。而小畜因所志较小。所行未大。仅有亨之用。而德未光大。大畜则所畜者多。所推者广。多则不齐。推则非暂。此志之远大。行之宽洪。必有厚力以达之。坚诚以致之。固非徒外施之备。而必先中德之充。故不重亨。而重贞利也。盖元亨者天道。小畜因时以成其用。故云亨。见天时之所予也。利贞者人道。大畜因人以顺乎时。故云利贞。见人力之当勉也。然大畜固大于小畜矣。其德用有过之无不及。而易教重人事。即令天时之宜。亦赖人力之应顺。苟天时有未至。尤须人谋之匡勷。此大畜以人道为先也。而由此足以期天道之孚合。为天人相协。乃易卦往来之象所重。在前为往为天。在后为来为人。则小畜之先天道者。至大畜固重责人事矣。人事既立。天道自见。利贞之德。即足致元亨之用。非先有利贞。不独元亨不易见。且或因畜之戾于道。而以招无妄之灾。如无妄六三爻之占。岂非以物而生之眚乎。是大畜但举利贞。既以明卦用之所先。亦以见易教之所重。非谓大畜之用不如小畜也。

《宗主附注》

大畜卦以畜得名。畜义见小畜。不外畜与育之用。而畜又含留止义。卦上为艮。亦止也。艮为山。则蓄之众多。如山之聚。诗曰峙乃糗粮。言其留积之厚。峙亦止也。止而堆高。如山如阜曰峙。大畜之止。亦由集以高至如山也。故上卦取艮象。言如农人积粮草为仓为囤也。上有所覆。如阜如邱。见其众多也。以小民言。重在畜物。为利用阜生之本。以君子言。重在畜德。为成人成物之基。皆贵在多积而久留也。是蓄之用。以储蓄为第一义。以生育为第二义。储蓄亦为生育也。蓄而不育。与无蓄同。育而不蓄。与无育同。二者本末初终之事也。古人养民先治生。多储以备荒。多积以待急。皆以蓄致育之意。盖取法于易小大畜也。大畜以所蓄大。所育亦大。则其生之者。德亦益着。位亦益隆。此盛世之治。大人之业。非徒为一方一时计也。故辞称其利贞。而传赞其得时。利贞所以成元亨。得时所以通天道。是人事之效。可以期于位育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