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三章:山地剥(卦)

孔子《宣圣讲义》

此全卦象辞。申明剥卦之用也。在彖言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为人民言也。象言上以厚下安宅。为官上言也。皆人道耳。剥以艮坤合。少男随母。在象为山附地。二者皆土。地大山小。故曰附。明其不能相违也。阳少而阴大。刚消而柔长。虽贵无辅。虽崇益危。既不能飞升以出于位。则唯止于其所。以反附于下。由阳之微。而日化于阴。故曰剥。剥则空有魏莪之观。而不得上即云天。空有固定之志。而不得下违博厚。是象在上位之巽弱。在下之空虚蒙懂。外强中乾。表里依附。形在神亡。此剥之为象。有不可终日之势。而世道艰危之时也。然天者以时变迁。人者因势利导。圣人作易。为立人道也。天穷而人必有以济之。旋乾转坤。人所能世。其道维何。则在上述消息盈虚四字。消息盈虚。天行定率。不可易也。消者息之。虚者盈之。天道几微。原可为也。人定胜天。天亦从之。此易道之大。能包天地。移运数。而超乎形以上者也。夫剥不可为也。而人道不可不为。知不可为而为之。非逆天也。顺以应之。非违时也。因以正之。此象辞以厚下安宅四字。示其途也。剥为剥。以阳衰也。而坤者纯阴。.阴静则阳生。是衰者盛之机。亡者存之机。苟知其本。则适其机。剥之本坤也。坤顺承乾。阳乃有拹。坤静生阳。生乃有源。此即因变之道。应时之宜。而天道不终剥也。故剥之后有复。人亦当帅之。厚下安宅者。用坤之道。弘坤之德。以先固其本也。

厚下谓恩泽及民。安宅谓使民安居。皆培固根本之道也。民为邦本。食为生根。民得其生。本乃日厚。不独剥时为然。而于剥尤关重要也。故在上位者.必先以厚下安宅为事。民安则国保。民生则君亦不失其位。是厚下正以培上。安民正以保位也。顺坤之道。以厚载物。则艮得其所止。而相保以重固。永成其崇高之观。而免倾危之害。因阴之性。以静守贞。则阳得其所养。而相拹以生息。迄收其来复之效。而免穷尽之虞。此人道观天时之变。而能顺应以济之和之者也。夫道一。而德用无穷。天地虽多变。而中极不失。剥固非时。而当其剥也。天地无所加减。是天道之永贞不失也。乃亘万古而如一。人道亦然。随时物而荣者。随之而枯。体天地之不变者。亦同其不息。故君子小人异其类也。易所示。君子之道也。亨尽者剥。君子以贞代之。贞则利矣。阳微者剥。君子以静养之。静则生矣。此又不独于政事然。于修道养生。何莫不然。天时顺推。.人道顺易。易逆数也。逆而求其本始。则得之矣。上位者。以民下为本始。无本则绝。无始无生。厚下安宅。乃圣王之教。虽千万世无改也。而愚者昧之。故能处亨。而不能处剥。自忘其本始。又何以保其位。延其命哉。是覆败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