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三章:山地剥(卦)

.虽曰天运。亦人事之末藏也。周易取艮卦之用。而名曰剥。既示天运之无常。复以辞明言上下处剥之道。以见人道之有则。读者奈何不细绎之。

《宗主附注》

上所讲大可深思。不必以剶为小人得志。而君子无所为也。君子志在促速变。变为坤。则能顺承乾道。变为复。则能开创天运。乱与治。替与降。总在此一变中。盈必虚。消必息。何遽谓无望哉。然在此时。顺止二字。实造福增禒之道。彖文拈出明示读者。岂无意乎。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剥初六爻辞也。剥之初爻。当坤之始。坤厚载物。而爻居下。故有床足之喻。以其数当剥。反失其厚载之德。而有剥脱之虞。为阳不与阴调。而柔来变刚。则虽厚重能载之床。而有折足难安之祸。剥床者。人也。亦床也。足者床也。亦人也。以在下不为用耳。床高而地下。不适其位。故自剥而人亦因之以剥其足。足伤而床折。是致有用成无用。其凶可知。蔑贞犹失贞。言自弃其守也。初六本以守贞为尚。今因剥而自弃其守。则失所志矣。故凶且剥床者。居安而不自安。悖时求用。谓床之不我适。而以足剥床。床折足亦伤。可见其不能守贞。妄思动作而以轻狭。毁其厚重之器。其为害。不在物矣。夫床之用。在载而安。静则能安。重则能载。苟乖此义。其凶巳多。此爻辞借喻事之不当动而动。时之不当为而为。其所失由于无守。不得以之委诸天道之剥也。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失守之不当也。灭与没义同。巳见噬嗑卦。灭下犹无本也。木无根则枯。水无源则竭。灭下自失其守。正与无本同害。床之不安。身将焉寄。故占凶。与人之失贞丧守者。同为不吉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剥六二爻辞也。六二居内卦中爻。其位较安。而不免于剥。则以上无所协。下无所辅也。办者边际也。凡事物之有界域。足资分辨者。皆可称办。以床言之。即床沿也。床为器。而托于地。其不坠者。以有沿也。如地之有强。水之有堤岸。足以为防守也。今剥床而自去其办。床与地无可闲卫。则转动将自坠落。是不若无床之免危害也。其失与脱足正同。脱足者不安。脱办者多险。其害同也。亦犹自撤其防。甘弃其守。故亦曰蔑贞。此爻辞借以喻人之失节。不知严其防守而妄求脱略其羁縻。毁其堤岸。则孤子之身。谁与为卫。上下既隔。暗昧莫明。自失办正之方。孰为匡导之助。故办者重在明办也。

象曰。剥床以办。未有与也。

孔子《宣圣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