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教附注》
噬嗑重在食。正与民生重食之义同。以福祸相倚。利害相因。食之所重。岂徒一饥饱哉。富贵贫贱。良莠善恶。何一不与食相缘。故易卦拈出食字。而更申以合字。食合之不当。则齐之以狱。此圣人治民之大则也。食岂易言哉。此食字即民生。生字。不但指饮食。凡人生所需。皆与食同视。读者宜准此解之。
又曰。噬嗑一卦。因食而及于道。因情而及于理。此由近以推远。内以达外者也。噬嗑虽得食。而重在食之能安能久。以食为一日不可缺者。故戒于争与贪。争则不均。贪则不公。不均不公则乱。不中则淫。淫乱之行。唯法以儆之。此利用狱。乃先王不得己者也。然为生物,不能无食。此至情至理。可戒勿争。不可令勿食。可止勿贪。不可使无食。此圣人重民食。为致治之本也.易教于此卦。与大有同人两卦。皆为关民生之道。而其旨无不在均平公正。富以天下。食以天下。天下皆富。则大有之义。天下皆食。则噬嗑之义。卦以雷电合为象。雷雨电火。阴阳相济。此有食之象也。离火亦为日。日中而食。古之常制。此义所关甚大。容后再详。
噬嗑:亨、利用狱
孔子《宣圣讲义》
此噬嗑彖辞。言全卦之用也。利字亦可连上亨字读。古文简晷。省一利字。亨利为四德之二。乾坤二卦。坤则云利牝马之贞。以所利有所指也。亨当夏时。万物发育盛大之际。利当秋时。万物成熟收获之日。其德用各有所指。亨者通也。通于一切。通于天下。是噬嗑之德。因食与合。能行于天下也。利用狱之义。已见前讲。盖以噬嗑之道。含有争讼之意。为食而争讼。为不合而争讼。乃不得不求其平。此利用狱。实噬嗑兼具之用。亦所以成其亨达之德者也。除暴所以安良。去争所以致和。然后天下一家。万类大同。此乾坤亨德之极则也。故言噬嗑之德用。曰亨。曰利用狱。利以成其亨。实即噬嗑之大用在于亨耳。何以亨。则以得食而有合。得食、人之常情。有合。事之常需。此所以为亨也。或以噬嗑既亨。不宜用狱。则末知圣人制法明刑之由来。人情无不多欲。为食而争。势所不免。人心无不好胜。因群而斗。亦所易见。虽食为必需。而贪求则不可纵。合为善德。而朋比则不可逭。此用狱因情志之失中。而致用之末当。不得不别求其平。以齐之于一也。何以知其必失中也。必不当也。则为噬嗑本依情欲而成用。情欲无所制。末有不及于恶者。噬嗑之德。本以和合而致功。和合之间。恒易为背谬之举。以善恶不一。善常为恶所累。则争讼斗殴。即由此而成。且人之常情。以安为先。求安必去其不安。事之至理。以利为尚。欲利必防其不利。此用狱。重在保其安、而大其利耳。何以辞知其利用狱。则以卦爻知之。卦正位不当。首位失中。柔居五爻。阴得上行。其情易偏。其志易荡。偏则失中。荡则失和。为利反害。为亨反塞。斯不可以不救之。则用狱正所以致其中和。遂其德用。有必至之势。必然之理也。然噬嗑吉卦也。用狱则非吉事。而赖此以成其吉。犹罚恶为教善也。刑莠为保良也。天道以舂之蕃殖。为秋之收成。此福也。秋之肃杀。致冬之凋零。则非福也。而适以成其福。物老而后实。谷杀而后获。以其害正其利也。人亦法之。因狱以成其生。因刑以全其德。此天人相同之道。即噬嗑食合与狱兼备之义也。以本于天道。依于人情。顺于物理。故能亨通、而无所阻格也。读者当于亨利二德、分别求之。则可明噬嗑之大用。及辞义之微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