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一章:火雷噬嗑(卦)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明噬嗑卦象。关乎人事之用也。噬瞌为雷电之合。已见前讲。雷鸣而发光为电。是水火同济之象。电为光明。雷为威严。光明则照物。威严则镇物。万物因得雷电之施。而有生成之用。以雷电之后有雨泽也。则雷电为成雨泽之用。即威光为成恩泽之施。恩由威行。是以先王明罚勑法。将以成其德治也。法者补德之不备。罚者申教之末遍。教行则无待于罚。德成则无庸于法。而先王犹用之者。非教之不立。德之不章。实以教之难周。而民性之不齐也。德之难化。而民情之易恶也。故鉴于天之雷电并至。为雨泽之先声。乃明罚以昭其教。勑法以明其德。罚不必用。而不可不明。法不必张。而不可不勑。诚以噬嗑之象。阳以范阴。刚以翕柔。二气得其正道。上下获由于轨物之中也。更就事言。食者人情。而有道以取之予之。合者人义。而有德以别之同之。不合于道。则食为非礼。不据于德。则合为作奸、。为严其界而立法。正其义而有罚。此刑律之备。正以适夫情。止夫礼。使得中道而归大同也。故圣人制为定教。布之天下。贵贱不可移。智愚不可犯。上孚天道。下剂物欲。中依人事。以法于雷电噬嗑之象。俾后世皆知法律之由起。刑罚之所重也。然易辞简意晷。或末尽明其故。因颐中有物。而知人之需食。食之启争。因雷电之合。而知事以群建。道以正立。则为成其大用。必有取于罚与法者。实圣人鉴天以知人。因人以明天。天人之间。其道一致。读者推原其始。而后知易教之深远也。

《宗主附注》

噬嗑以离震二卦合成。有光明震动之义。而训为食与合。以有食始能动。能合必光明。由己言。则在得食以尽其力。由人言。则在光明以合于众,简言之既忠信二字。尽己为忠。孚众为信。忠信为处世接物要道。论语曰主忠信。能忠信。则蛮貊之邦可行。不忠信.则至亲不达。卦辞称为亨。言其德能通行天下。正以能忠信也。忠信之至。内外同达。此所以无不亨也。细绎辞义。当知易教之所在矣。又曰。噬嗑二字。前己讲释。尚有余义。兹补述之。噬从筮有卜筮之义。古人决疑所用筮法。明人生于天。则凡行动。无不决之于天。噬以食为训。饮食养生之要事。其利害涉乎身命与嗣续。则其取舍必慎,有如他事之待决卜筮。以期毋背于生。毋逆乎天。故字从筮。嗑者合也。而有吸呷之义。俗或作喝。即以口饮汤水也。人之饮食。二者缺一不可。噬为食。嗑为饮。换言之。即饮食二字。饮食皆养身之事。而其要适乎天性。孚于生生之德。故以合为训也。以象言之。噬为张齿啮物。嗑为翕唇呷物。即开合之谓。一开一合。为乾坤之道。而阴阳由兹出焉。生化由兹成焉。故噬嗑之义。取象天地之生化万物。人类之生成一切。其道极广。不徒止于饮食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