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所谓的国企混改,正悄悄走向一条私有化的不归路
作者:东方白
中国改革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如何改革。
目前,中国还有100多家中央企业,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如军工、电信、石油、钢铁、重型机械、基础装备,以及建筑、贸易等;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如国有五大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如铁路、烟草、黄金、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
此外,在各个省、市、自治区,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大型国企大多是集团公司,而一个集团公司下面可能控制着很多子公司。2014年,在上市公司中,中央国有企业一共328家,地方国有企业651家,上市公司中国企占所有上市总数的38%,而营收占57%,利润占65.7%。国企总市值约为34万亿,而2014年中国的GDP也就63万亿。
现在剩下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的央企和省属国企,或是具有国际影响力,或是行业龙头,或是地方经济支柱,或是基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大型企业了。省级以下的国有企业,基本已经在上几轮的国企改革中全部消失了。在地市、县市一级,已经没有国有企业。
这些所剩无多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保障,是中国工业的核心和脊梁,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国有企业改革最需要避免和防止的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被私有化。前几次国有企业改革所暴露出来的国有企业被掏空,低价贱卖,甚至白送的案例,已经使得国家和社会已经对国有资本被侵吞和流失问题高度警惕了。
曾经的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套路,已经无法操作了。对这些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一个是盘子太大,很难一下子拿下。即便以很低的价格拿下,吃相也会很难看,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和企业职工的强力反对。现在留下的国企,动辄几百亿,几千亿,甚至几万亿的盘子,实在是太大了,太引人注目了。
以前的管理层收购,低价贱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把戏,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民意阻力也会非常大。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金融证券化后出售。而购买者来自世界各地,采取复杂的股权设计方案,借助各种名目的私营公司,离岸公司等名目,进行一股脑的出售。由于股权复杂,投资人背景很难查清,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进行公开发售,难度更大的情况下,是最好的一举拿下这些国有大型企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