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大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乡村建设展现新气象,农民收入实现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昔日的“空壳村”正在向“小康寨”嬗变。
9:13【陈鹏鸣】我对塘约村的特殊情感来自于王宏甲先生的《塘约道路》。作为出版者和本书的终审,我有幸在发稿阶段就拜读了本书。这里我向大家汇报我的三点阅读体会,简称为“三个一”,即一个班子,一种探索,一本好书。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9:13【陈鹏鸣】塘约村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党支部管全村,各地差不多都是如此,村民管党员可能算得上是塘约的特色,他们创造出“驾照式”扣分管理模式,把党员评价表发给每一位村民,由村民打分,交给村民议事会评议。对平均分不合格的党员,党支部给予警告处分;三次考评不合格就劝其退党。塘约村的种种变化,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当然,村里面的发展也离不开镇党委、区委、市委以及各级政府的积极作为。用塘约村支部书记左文学的话说:“选好一个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面貌就会大改变。”
9:14【陈鹏鸣】“一种探索”,指的是塘约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帮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都是一个重大考验。塘约村的做法是:组织起来,建立起“村社一体”的合作社。他们先是确定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七权,确权后,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先前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后状况,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塘约村巩固了集体所有制,进而实现同步小康,共同致富,这种做法,是对脱贫致富路径的一种有益探索,至于这条道路在其他地方能否走得通,能否复制与推广,能在多大范围内复制与推广等问题,还需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也需要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与论证。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塘约村走的这条道路,彰显了农民的创造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9:16【陈鹏鸣】“一本好书”,这是我对本书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本书作者王宏甲同志,长期深入塘约村采访,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悲伤着农民的悲伤,快乐着农民的快乐,幸福着农民的幸福,他为当地农民的创造性所感动,他不忍看见贫困的农村、贫穷的农民,他认为不解决中国农村的贫穷问题,中国就不能说强大,所以他放下手头许多重要任务,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触,用心记录下塘约村的脱贫致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