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藏风”、“得水”这种功能,倾向于科学的风水学一般要求宅基地在结构上应当背山依水。这样不仅景观优美,生活也非常方便。所以,“风水”二字并不神秘,我们不要一提起风水,就神经质地联想到迷信上去。
七、占梦
所谓占梦,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圆梦。解梦或释梦,术士根据人们梦中所历所见的事情或者物象,来预卜做梦人和与之有关的人或事的休咎。这种方术早在西周时期就很流行,周天子设有占梦官,为天子和诸侯占梦。
古人认为梦的性质有:虚幻性、怪诞性、变化性、超越性、满足性、宽慰性、自知性、不知性、短暂性、忽然性、不由自主性。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理论家对梦的特点的论述,还是集中于经验的描述,没有相应的理论框架。
占梦术流传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传统政治、学术、文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了解研究占梦术,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如西汉时期,著名思想政治家贾谊就曾说过:“吾闻之,天子梦恶则修道,诸侯梦恶则修政,大夫梦恶则修官,庶人梦恶则修身。若是,则祸不至。”把恶梦看成是上天对人们过失的警示,要通过改正过失修明政治来免除灾祸,这就是古人对占梦与政治、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在学术上,占梦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很大。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但他也说过:“我真的衰老了吗?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看来孔子仍把梦见自己崇拜的政治人物周公旦当作一个吉祥的征兆,反映了他对梦的肯定态度,后世儒家学者多继承孔了这一态度,对梦认为是:“人之精神,与天地明阳流通,故昼之所为,夜之所梦,其善恶吉凶,各以类系。”认为占梦术不灵验不是梦境本身的过错,只是“占之不巧工也”。
八、谶语
《说文解字》云“谶,验也。”谶就是语言未来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分为文字符号和图画两类。文字符号之类的谶又可以分为诗谶和谶语。
谶语的起源很早,《史记》中就有一些谶语的记载,最有影响的是“亡秦者胡也”这一谶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之术,得到图录,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据说秦始皇以为谶语中的“胡”,指的是北方胡人,就命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以防亡秦之患。却不知道谶语中的“胡”另有所指,有人说是胡亥。
诗谶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预言吉凶祸福等未来之事。诗谶的作者大都是通晓文墨的文人学子。据说唐代诗人刘希夷,他的《代悲白头翁》诗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的诗句,他非常后悔,说这句是诗谶。一年后,刘希夷为奸人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