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十九章:风天小畜(卦)

小畜大畜皆以阴用。皆由阳生故也。生之者众。而食之者寡。在理财为合道。今之所谓生者众者。言仅有其生耳。食者寡者。言养之不足也。生众而养不足。则生者苦矣。故必求其所以养生。天下之人众矣。而得其养者少。则必争。是乱之所由起也。民以食为天。以足食为全生之惭。今民皆不得养。而上无所备。任民夺食以自救。此率人相食之世。亦乱之所由亟也。故人类不安。而世道不均。国政不理。而物力日困。天下之不复治也。宁为运数之使然耶。彼之所富。我则夺之。人之所有。我则取之。是相与为盗也。盗者日穷。穷而养盗,罄其所畜。不足供一时之需。尽其所有。不足济一方之急。愈穷愈困。虽盗将奚用之。唯有同归于尽而巳。此为失其所为育之道。而徒示人以物质之利。争夺之巧。其所底、不至于杀人以生不可。抑杀人犹不得延其生。则将何为。此世道之变。皆根于权利之说。物质之文明而来。虽欲阻之。不可复止。虽欲消之。不河复除。唯有眈眈逐逐。终日习为盗跖而巳。更谁为其求其所以为育之道哉。小大畜者。育之大小。道之大小也。小则小康。大则大同。小则畜其已。大则畜其人。小则畜于一时。大则畜于天下后世。盖有畜斯有育。有畜以育。斯兔争夺。所需既足。盗贼以绝。此君子因人情而制政。因人道而制生。不过亦无不及。志乎中而已。故小大畜.因时损益。跻世否泰。而立其序。定其治。名之为畜者。言虽为育。而无害于物。虽利生。而无损于人。虽有待于外。而无肆于中。虽有求于余。而无乖于德。盖衡之于至中。致之于至均。不为食而争。不为奢而盈。不为不得、而不志于得。不为不养、而不偏于养。故虽贫而不困。节而不穷。用裕而不伤财。取充而不患满。此畜之为道。必有德也。必有则也。为人为已。同利而无所害。为我为物。同用而无所亏。物我两宜。人己俱适。故曰畜。畜者、善也。好也。至善以好。天下同康。去尚何患乎争。何忧乎贫。此易教之所以为至也。天地之所以生成。日月之所以照临。风雨之时。寒燠之平。无人不养。无物不生。则畜道之所见也。唯在乎德泽之流行。

且小畜者、以卦象言。取阳为材。而奉阴为主。其所合卦。为巽与乾。交错则为姤。既上下易也。天风姤之对。为地雷复。复者返也。阳极则返阴。阴极则复阳。故在天为阴阳往复。在人为性情还原。返本还原。为道之大则。乾为大本。为大始。坤为至德。为至终。今以阳往者。必以阴归。以情去者。必以性复。此天人之大义。终始之总途也。小畜以风火相煽。变而至姤耆。乃复穷至阴也。阴不可极。欲不可纵。故仍还于复。此小畜辞义之所本也。人之所生。以情欲为身,恒玩物而逐于外。使性日漓。乃失其本始。以至于毒害其生。欲求免焉。唯在于复。克己复礼。以成其性。始全其生。故在小畜初二爻。皆取复之义。言不复,则不能成其育也。果以育而逞欲。以畜而徇物。物欲反戕其生。更何贵于畜育乎。故本于复以还于始。克已复礼。乃反畜为履。履者礼也。无履则无以立。无以自复。虽畜物自丰。徒为杀身之备。虽无育自足。徒为毒生之谋。象有齿以焚其身。人怀宝而干于罪。是徒畜而无复。徒知有育而不知有性。徒知有身而不知有性。一往而不复。一而不返。沦于禽兽,胥成盗贼。害已而损人。悖天而杀物。虽曰事乎畜。适自伐其躯。自戕其性而已。此圣人所为惧。而特戒之于爻辞。以复为道。以履为归。能如是。方能成其所育。方不悖夫畜育之用。盖仍贵阳。而贱阴。先性而后物。平情以制欲。格物以致知。然后人己同生。物我并育。而畜之为义至矣。此初二爻之辞。必取复以立其则。固不独卦象之常变。所必如是。既天人性情之始终。亦莫外乎是也。此中精蕴。读者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