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五章:坤为地(卦)

.合之以用,天人之道备矣。故乾坤之象与辞,发乎隐,止乎显,明乎人,通乎天。常也,变也;莫能外也。此之谓知之所为教也。

乾之辞以大称,坤之辞以广称,此天地之德也。人道法之,亦有大与广之用。而乾坤之广大者,以其道也,以其神智也。人之师法,亦如其神智,如其道。方称三才。若有不及,不足称也。故卦六爻中三、四属人,而辞概重人;明示人所以配天地也。天在上,地在下,无论何卦皆然。而乾坤尤明显者,以乾坤象天地也。然乾有天、地、人;坤亦有天、地、人。

则天地之内,固有人在。即可见天道、地道中,无不有人道存也。人道所以为人,亦所以明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微而玄,深而大。而人道:时俯仰之,左右之,以共成其三才之称者;实微人无以着天地之用也,无以明神智之妙也。无人着之明之,于天地无伤,而天地亦何与于人?则易可无作矣。而圣人作之者,重人之着明天地之道,且以天地之道成人;又以人之道,成天地之用也;天地犹以人用,况下此者乎?故全易皆人道也,皆天地之所示人者。即圣人之所以教人者,人习易,必求于此旨,必能合乾坤之义。以为人之德用,以达人之神智,庶乎尽易之用。通天地之心,而克称三才。不然,卦爻何独贵中爻哉?吉凶福祸,何为言哉?知来者,谁命之神;藏往者,谁名之智哉?何以见乾之大,坤之广;又何以通乾之易,坤之简哉?故易为人道立也!而首着其旨于乾坤。学者读乾坤,要当神接智运,于乾坤之中有人也。虽乾坤卦六爻,要无非人道所上下者,人事所终始者,神智固人之用,天地亦人之身。易之、简之;大之、广之,皆人之德也。圣人虽言神,而明之存乎人。虽言易,而用之在乎人。虽言气与理,常与变,而通之、一之,由乎人。故乾坤二卦之辞,必配之大人君子也。不言天神地只,而独指大人君子也。

《宏教附注》

卦用常变。各有异同。而文王易纯主变例。与伏羲之易殊用。故乾坤二卦。相连为用。而八卦方位。反以坎离为主。坎代坤而为阳。离代乾而为阴。以明乾坤交合成用之意。虽曰坎离。实乾坤也。不过己交合之乾坤。非纯阴之乾坤耳。故后天之象。以水火为主用。以日月为主体。其取义全异先天。为其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