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章:乾为天(卦)

元从二人。与仁同。言气之始生。唯人得之二者气之全也。阴阳已分。一为阳。二则成阴。故元阳已含阴气。乃阳之阴也。若独阳不生。不生不得谓之元。人之生也。受二气之中。故人亦同仁。仁之训生。与元同而元又始也。天下之生者、皆谓之仁。天下之始生者、皆谓之元。元者由仁出也。如木生于果仁而为芽之初。虽始生。未见形于外至屯则见矣。故元者始也。上也其义通圆。言气之全。德之广。用之大。发之充盈。能包举一切。无不周至也。故谓之圆。圆则无方。乾者天也。天圆而德广。普覆万物。皆在其中。故曰乾元虽言乾而义重在元字。以乾之德首见也。因元为天下大始。万物皆在其后。正如天为生化之本。故曰乾元亦一太极也。太极变而生化成。其太极永存。随生化不灭。,是为天下大本。或名之中。乾元亦中也。故乾元直贯全易各卦。虽属不显。仍在象中。凡卦皆有太极。

有乾元、有中一也。以卦象原出于是。气数之所秉承。生化之所主宰。故曰大本。神道寓焉。神者、无方无形。而无不在。体物不遗也。唯乾元显其德焉。故天下万物皆自乾元始。坤元成。而坤元亦乾元所出也。用有二极而体唯一元。太极含两仪。两仪一太极。知大始之本于太一也。故神曰太一。凡此以下所生化。所分合。上下道器之别。偏全形气之类。莫不自太一出。此圣人示人以生化之本。天地之源。而以太极定其极。乾元名其元。如溯水之源木之根。而告人以所自出。义精辞妙。无过于是。读者先识之也。

元亨者、始而能通。生而能大。为气之至盛至和者也。夫天下之达用曰和。以其出于中。不失中也。故谓之礼。礼自仁出。而以成其仁。唯和乃能致之。圣人制礼。非以制人。乃以和众。唯和能安。唯礼能和。故曰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礼之本也。礼之初。出于诚。成于敬。齐于一。止于中其德最盛。其仪至美。其用至大。其道至通。其义则为全生育性而正命。以复于天者也。故元之次为亨。将以仁施为礼。中出为和。生成其大。始继以通。外则位育之功。内则诚明之德。大本以立。大用以全。天道以施。人道以建。则礼者、人道之所始也。人之始为生。生本于父母缘于夫妇。夫妇为生之本。此礼所造端焉。夫妇者、道也。一阴一阳之和也。道由阴阳和、而后万物生。人由夫妇和、而后人类生。此生生之大本。而天下之定序也。故礼成以夫妇之和。而道成以阴阳之合。天地之大。犹不能外。况其他乎。故和而后盛。盛而后亨。亨以继元。和以返中。天人之道。莫过于是。故成始者天之道。成终者、人之道。人生自天。而必归天。故必履和蹈中。以复其初。此由乾爻象见之者也。乾皆阳爻。而有阴位。阳与阴和。乃成其用。夫乾为始生。坤为始成。以阳生必待阴成也。河图之数。天一初生水。而地六始成之。此数之着也。气之昭也。末有独阳孤阴而有生成者。故阳主生。必得阴以成之。成而后盛。和而后成。既盛且和。斯为元亨。元之用虽神。不接于外。必待物乃见其德。元以亨大。中以和成。人情然也。天道亦然。在六十四卦已属后天人道为重。必有交合。始见生化。既有交合。斯有善恶。故情必中节。用必中度。唯礼为贵。唯和为本。和以礼和亨以德亨。故仁之施必礼也。而元亨之义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