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四章:乾为天(卦)

乾:元亨利贞。

《宣圣讲义》

乾元亨利贞一语。包括全易之辞。易辞为明象也。象有限。而辞可长短详略。故象之意难尽。则以辞引申之。如是可知辞之为明象。而必出于象也。易卦皆有辞。唯有长短详略之异。以其象之难易而定。辞必本于象者、以辞中有象在也。象虽异。莫不出于乾坤。辞虽异。莫不本于乾坤二卦之辞。无乾坤之象。不能成众卦之象。元乾坤之辞。不能得众卦之辞。故乾坤之辞。实包全易之辞。而独以元亨利贞四字、揭其纲领。盖四字为辞之纲领。亦卦象之总义也。夫卦象之义、不易尽也。而独揭四字。则可知四字之能涵藏无尽义矣。故虽四字。直同全易之辞。凡易之言文。莫非为四字所推衍阐者发也。苟明四字。即明全易言文。而乾之象亦明。乾之辞亦由此尽明。则此四字之义。可忽乎哉。今就四字详释之。使读者得以推知四字。且及其余之言文也。天下之物。终始本末。各有经纪。一岁四时。一地四方。各有度数。是谓天道。道因气行。数因气立。生化因气成。故自太极始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者、言阴阳既分。生化初见乃为四也。如河图之象。分为五方之数。虽五而仍四也。土居中央。为气数会合。而木火金水。分布四方。为气数生化消息。其地位有定。次序不移。终始往来。上下周复。以定其度。故积日成岁、而有春夏秋冬。循环不穷。周而复始。以至无尽。此天道之运行不息。而万物生化以见。气自在中。数自成节。虽分之为十二月、三十日、二十四节候。及一月之朔望上下弦。一日之昼夜朝夕。其名目不一。总不离乎四象。四象者、象其气数而名之。辨其终始而度之。非指一物。而物莫不如是。故不曰物、曰象。犹不曰气而曰两仪也。极也、仪也、象也。皆拟之名。非物之名。指以所拟。定其类。别其数。便于言也。故四象亦如两仪。而就全数、分之为四。以辨气之所行。数之所至。从而定其名类。志其德能。分别其用。以明其道。昭其性情。彰其物事。此圣人立辞之意。而明象之所象。故于乾卦之下。而为之辞曰、元亨利贞四字者、四象也。言乾备此四象。而有其名类。正如一岁具四时。而有春夏秋冬之名。一地备四方,。而有东南西北之名其义一也。故此四字之释。非仅字义也。必先知乾包全易而卦具全德。方可以此四字度之。因其字而得其德用。由其辞而得其气数。则始乾卦之象。及其象物之名类也。故此四字为易之主辞。亦乾之性情德用也。

夫天下之物。非一类也。天地之气。非一致也。有寒必有暑。有生必有化。一日之中。朝夕昼夜、备四象。一岁之中。春秋夏冬、备四象明暗不同。冷煖异气。此天道自然。生化定例。故天下有物则有数。有事则有度。度、数不出四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