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些对蔡氏的介绍



近代一些对蔡氏的介绍

「湖南」长沙,刘允中:「师茅山道士郭守一,得授张子微玉髓经而注之(绍兴六年,西元一一三六),令之传本即刘注、蔡牧堂发挥。」

福建建阳,蔡发:「字神与,晚号牧堂老人。博学强记,杜门却扫,「专以读书教子为务」。 子「元定」生,十岁即教……………。 牧堂着有《发微论》、《穴情赋》」

翻看蔡氏如上说,蔡发与刘允中同期人,若说蔡氏为「褔建派」,为何不说其是「湖南派」支派?然而风水学问,能以地域分派吗? 旧日的风水先生,为寻龙点穴,走遍大江南北,居无定所。 到落叶归根之日,著书立说,将经验学问,存世发行………那是集前人经验,后人发扬的学问,没地域的分野………君有见还有「北京派」、「天津派」、「上海派」、「湖南派」之分吗? 又或说,蔡氏立论作赋,成一家之言,理当立派………谁知风水术数,赋、论之多,直如恒河沙数,一论一赋一派,我想名目之繁,会使人眼花缭乱。 且蔡氏「专以读书教子为务」,未有授徒,将其「独有」的一家之说,传之以后,只作家传,何有立派?忽发奇想,家师传弟子数拾,我师兄弟们收集各论成文成赋,执业于本港各区,会不会将来有个「长沙湾派」、「西湾河派」、「尖沙咀派」的出现?

是否只有地理《发微论》论及「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顺逆、生死、趋避、感应等」的吗?

南唐,何溥「灵城精义」:「昔人有云:有穴方言地,无局不言龙,则局又龙之所以定「背面」也。

又云:「阴胜逢阳则止,阳胜逢阴则住,雄龙须要雌龙御,雌龙须要雄龙簇。」(言阴配阳、刚配柔也。)

又云:「平洋之气尝舒尝散,须要汤中浮酥。山垄之气尝急尝敛,当看水面蟠蛇。」(此言气之「聚散」、缓急,而认穴之微茫。)

又云:「龙穴有「生死」,砂水亦有生死…………(此论生死。)

可见,蔡氏「发微论」十四项,不是其所独有,差不多每本峦头书本,都将这些学问,表达出来,分别的是直接或间接而已。

对「猛虎出林」的疑惑

文章中,刊登了「来龙」的图片,形容为:「………体格雄健而长厚,奔走势力弘大,气势轩昂,结穴是圆体金星………」。

虽然图片摄得芜糊,但从龙势去看,要形容为「势力弘大、气势轩昂」似乎勉强,葬经:「气者乘生气也………………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论势,当以全盘大局而论,但就文章所见,只说:「结穴是圆体金星,穴星又再挺胸展臂再分成青龙和白虎两枝山砂,恰似虎手一前一后俯伏于穴前左右,故喝作『虎形』。 『猛虎形』必须是虎身长大而手脚小…………………」,作者一味的在论形……………而所谓「势力弘大、气势轩昂」其实只不过是逶迤而已,连「走闪」也谈不上,莫论「弘大」、「轩昂」了。

作者一方面尊崇蔡氏的著作、功力,认为:「若未拜读过蔡发的《地理发微论》,书内对风水阴阳二宅原理有详细分析,……………是否见识浅薄了些? 」,但另一方面却「明褒暗贬」:「………根据蔡发的「猛虎出林」的山图,内记载是坐庚向甲,若是甲向属实则虎头面向青龙砂,虎爪内向面前,形似洗面,(应喝名为猫儿洗面,并非「猛虎出林」),更兼穴前迫压并无真情,不合山情水意,所以笔者相信此乃是内金塔骸骨的坐向,只会用来收来龙入首之气」。 这里,作者是怀疑蔡氏点穴、喝象的功夫了,而且更说明是「虎头面向青龙砂,虎爪内向面前,形似洗面,(应喝名为猫儿洗面,并非「猛虎出林」 ),更兼穴前迫压并无真情,不合山情水意………」。

据作者自言,「庚甲」向,乃蔡氏族谱所载「根据族谱,找到牧堂公与詹氏之墓图,………经他证实此为蔡发的墓地,自解放前后都有蔡氏裔孙扫墓。」。 要知凡族谱记载的宗祖墓穴,记录坐向最重要的作用! 是要后人在重修时,不会将祖基的碑向错立! 故此记载的,一定是碑向!焉有族谱记载:「内金塔骸骨的坐向,只会用来收来龙入首之气。」之理呢? 那后人若要修造,岂非依据无凭? 又或者会将「的穴」扒开,取骨殖出来清洁洗抹之事吗? 但如若不是「金向」却又不合作者眼中的法度,究竟是族谱记载有误? 还是作者对穴场局势看得不明所以? 抑或是根本作者所到之地,不是真正的蔡公穴地? 总之作者就是以猜估的「金向」之论作为交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