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五十八章:艮为山(卦)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孔子《宣圣讲义》

此艮六五爻辞也。六五外卦之中。全卦之正。以柔履刚。为艮止本义。下与六二应。两者皆柔。秉坤之德。安贞厚载。内外同施。而六五在坤。为黄裳元吉之象。言具善顺承乾也。艮之六五。尤重此义。谓艮原得乾之一阳。而戴于上。如人之冠。冠乾履坤。恰如人之顶天立地。阳奇阴偶。故为乾者一。为坤者二。非量之多寡。乃德之重轻。故艮合乾坤。并阴阳。参奇偶。契虚盈。而以柔主中位。刚出柔前。此道之贞也。六五得其位。孚其旨。恰在其分。上有所承。下有所立。中得其正。静以生动。止以成行。故在下各爻。多偏于止。而至上卦。则重在交孚。盖上卦为外。志存上达。情徵广生。以本坤厚载之道。而达地博厚之德也。故德极于上爻。而位正于六五。六五以艮止之用。见于发言之机纽。犹面之辅。辅者弼也。佐佑也。口之两旁曰辅。人之口舌所司。言与食。呼与吸。皆关于辅。如物之有助。君之有宰。左史右相。前师后保。皆辅之属。为以展成其业。推广其德。不得或阙者也。故人无辅。则功行不立。口无辅。则言食不能。今六五柔以代刚。如人以辅代主。故艮其辅。不以口称。书曰。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则六五艮其辅之谓也。六五以全体之主。而功用乃责之辅弼。亦以主方退休。不求显赫。而职不可废。位不可失。则资于辅。以代其功。良弼之代言。即善政之代布。故艮其辅者。言有序。以人君之位。非饮食之图。则辅弼之功。惟言底可绩。言之不爽。即政令之不忒。言而可法。即德仪之可型。故占悔亡。盖言可赅行。言既寡尤。行斯寡悔。故悔亡。言无悔吝矣。内贞外悔。内克贞者外无悔。此上下之相应也。而皆以坤贞为基。艮止为度耳。

象曰。艮其辅。以正中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原文误为中正。系颠倒之。言六五之用。称辅。而舍面与口。明其在正于中也。正于中者。由两辅以同止之。正即止于一。两辅皆止于一。即正其中。换言之。即正君也。所谓一正君而国定是也。君正则政无不正。政正则民无不正。是正一人。天下同正。即君止于一。万民莫不止于一。此艮止之道。大成之时。而由王之正位致之。以正位而非刚。是王之不足。尚有待于辅之正。王之不足。则赖其相之良。如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皆其例也。而高宗谅闇之时。以政委于傅说。命代之言。尤为正君之最着者。故傅说以说名。明其克代君言。即与艮其辅。以言有序。而占悔亡相证。言之有序。言不苟也。出言有章。君子之德。朕言不再。圣王之治。故释以正中。明艮辅之义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