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五十章:雷水解(卦)

《宗主附注》

解与蹇为往来卦。蹇极必解。此理数自然。往复之序。如秋冬之后。必有春夏。而繁荣之极。必臻萧条非有意使然。其气自至。其象自见。气之强弱。象之盛衰不知不觉而变易。如人既饱则不思食既劳则亟求憩。身体脏腑之官能。有不得不循环代用以养其气。而蓄其精耳。天时至夏。发散己甚。如人之已劳。而后秋冬继之。以收以藏。以养以育。及冬令即过。培蓄己厚。精气己充。则亟求生长以发舒其用。如人之饱食力壮。则乐于动作。而不以为倦也。蹇者困之甚。解则纡矣。又险之至。解则安矣。故解与蹇相因成象。无蹇则解不足贵。有解则蹇则不足忧。互相调协。而各致其功效。则天道不穷。而人生无苦。此解继蹇。为世间所必至之数。人类所必由之行。虽欲弗历。不可得矣。解而名解。如孟子解倒悬之解为其能发困而缓急。纡难而和忧也。如舟涉极恶之风涛。而勿得良港以安泊焉。又如人任极难苦之工作。骤得一代劳者而卸责焉。其解也非物与事限。其精神亦为之一宽。此所以为解。解古与懈一字。懈与急对。解则不急。其安其徐。无思无虑。是解之真象生机以畅。气息以和精。力以休息而获复强。境遇以宽舒而臻美适。此解之大用。而重在雷雨之同功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解卦彖辞也。解与蹇往来。而如前后非对反也。各卦往来。吉凶多大异。如泰否损益之类。而咸恒。同人大有。则不独不相反。且相成。为其象所变。气所交。非断而连。非遥而近。解蹇之相似。亦犹是也。蹇利西南。解亦利西南。可见其用同。其志一也。何以皆利西南哉。则本卦爻含于坤中。得坤之用。坤西南得朋。蹇解亦如之。然西南固利。而不及东北不利。此与蹇之有别也。为蹇被险所困。志在求脱。西南之利。足以相济。东北之艰。不得偶犯。解则不然。震在坎上。有出险之机中互既济。有相安之志。故利西南。明其本安贞之德。孚德动之情。而不至旁徨歧途。踌躇莫定。既明方之所利。自遂心之所期。既鉴内险之存。自无反顾之意。此不必明言不利。而知其决不往东北也。凡利者。必指有所往。解以震动之力。急求出险之时。似不能休憩苟安。而无所进取。彖辞却云无所住。何也。则解之境遇。尚不适其躁动之行。而所在之时机。犹有贵乎安贞之用。故无所往。非不欲。乃不能。非不宜。乃不可。以坎在内。所陷末拔。岂能飘然高举。毫无顾忌哉。此无所往者。指其始也。故下有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明终必有往也。来复者。与本卦为循环。亦与蹇之来同。蹇全卦皆往蹇而来则吉。解卦亦同。为其反复。遂与原卦异途也。原卦内外正位失中。若反复之。既得中道。原卦上动下险。所行多虞。若反复之。以孚于中爻之既济。乃得中行也。故占吉。既吉必有行。有攸往。与原之无所往。亦恰相反。夙吉者。明其数之定于先天。而其行之孚于既往。蹇以既往为蹇。解则异是。亦由解之便于来复也。夙吉又包有固吉之意。言原本吉利也。卦用皆有三世。先者己往。后者末来。今则现在。即去来今也。解之来吉。己明末来。而夙吉。则指既往。所不甚吉。今也。为其坎易陷。震躁易失。必合以济之。使去其骄矜。而免于沉溺。在内不陷。则易出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