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躁则易行。此二者相反之情。合而成中和之用。故要往来复也来复既得中位。又履中行。因中互之用。成中爻既济之功。皆本反复共道得来。故解之利。较蹇大矣。后人释章。多未达旨宗。不明时用之有去来今也。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而雷雨作。雷雨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用大矣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卦解释彖辞也。解以震在坎上。震动而坎险。险在下。而志在动。动则免乎险。故名解。为其自险得解也。坎陷易陷。而震动易升。升于外。则超乎险。故解与蹇异。蹇以坎在外。动必历险。惟有本艮之止方免。而解以震在外。震动则与险远。虽初犹在险中。实则渐动渐脱此解也。夫吉凶悔吝皆生于动。惟动有功亦有害视所动如何耳。解之动。乃因以成其利。以其出其险而求安。离难而求适。此大用在乎动。动乃免乎险。是困于险陷之中。犹蹇之难。莫由进也。蹇固不得动而动亦不免于险。则以坎先阻其进。故不若退而自守。以孚艮止之用。今解则以动而出坎。由动而进。进而安。安而利。不独免险。且得有功。然解固以动为志。而其动也。宜有方。宜则与蹇同。不过蹇所宜者。退而反于内。解所宜者。进而出于外。是其异也。而彖辞何以皆利西南。则以卦德合夫坤而解之进。正蹇之退。蹇退则向西南。解进亦向西南。若皆反之。则蹇进为东北。而解退亦东北。为其恰往来也。蹇之退。即解之进。如环行也。一周终始。升必有降。前之降也。在后为升。卦固明示其象矣。蹇坎在前。进则自投于险。解坎在后。退亦自归于阱。是所谓东北。指坎所在也。坎水为北主位而兼东者。水生木木也。相生为母子。其情同。其德近。震虽东方木位。而用则与离相亲。亦母子也。故二卦皆利西南。为避坎而己。坎险在内。则外行为利。若在外则反归为宜。此解与蹇。皆以避坎为安。人道趋避之旨。固如是也。其所宜者。必有其助。其不利者。必有多仇。故坤西南得朋。而解亦往得众。如震木生火。火为先明。火又制金。德为坚成。用之所着。即事功之所由建也。得众者在人为友。在物为助。友助既众事。事功自大。不必限于何行。而其为利必矣。解既顺震动之志。有发扬之情。以时之宜。得地之利。如春日雷雨。其生成之功。岂可限量哉。此解之所行。动在方宜也。方宜即时宜。时位所得。既利之所见。故解有为之时。有用之地。非徒免难已也。
其来复吉一句己见前解。来复为反原象。解内外本失中位。而中爻三四又失中道。反则得中位中道。故吉。凡卦皆有来复。解之来复。以刚易柔。遂变为风火家人。而皆履正位。合家人卦观之自明。有攸往夙吉。指其己往。亦由卦象之变。如解与屯。屯为前身。云雷之合。在卦义为难。而主出生。如物之春。故古春字上从屯。言屯生成之功。犹春阳之于草木也。解亦以其动而有功。如雷雨之泽沛万物。天地生生之德。吾人位育之功。皆将于此见之。故曰往有功也。此往字。与上往字微别。一指往前。一指既往。而含有前行之义。谓以动为用。动必有行。行必前进。无论为己往。为将来。其动同也。动则得众。动则有功。此震之所以为解主用。而其德则在及时而动。往则有功。功由往见。此夙吉。必由有攸往也。然有往必来。来复己协吉。往又有功。是解来往皆宜。惟在坎险中。则不可有为耳。故彖辞无所往句。特指其始。卦自初始至三交人爻。万见人道。而全卦以震主用。四爻始交震。故大功必在三四爻之后。此在始无所往。而其后则有攸往。前己分去来今释之。亦时地之所系。时有迟速。地有偏全。非时之行。违地之利则虽圣知亦无所成。况平民哉。解之所成。在乎时地。释彖以下数语皆明时用之大。与蹇卦正相对。蹇以时宜止宜反。故止与反为利。解以时地宜动宜进。故动与进为利。此时用之所贵也。易卦皆不离时地。所谓与时偕行。与时偕极。各卦同之。而蹇解尤要为其值非常之时。处非常之地。若不明时用。将动辄得咎。在蹇固不能违时冒险。在解亦不可失时陷险。一退一进。一动一止。均惟时之宜。此二卦皆有时用大哉之叹也。时者本于天见数。故以天地雷雨为证。天地之气既合而解。云乃成雨。雷乃见光。天地之解。雷雨既降。万物皆甲坼由萌芽。而茁生。而发育。天地之初。亦时用也。天地时用。由雷雨而见天下之解。亦由雷雨而明。此雷雨合而成解也。习易者明此。则解之所以为解。其大用恰与屯表里。屯者初生之时。地气之动。故为云雷解。则既生之时。天气下施。故为雷雨。是亦一初与成也。云既成雨。德己有功。气己分。象微而明。此解也。难也。难皆缓矣。险皆脱矣。生生之德。于焉复见。此解之有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