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上六居外卦之终。不行则已。行则必反而下。以复于艮。而脱坎险。此往则蹇。来则硕也。言反而从艮。以知止之智。成大功大业之基。故曰志在内也。内以外对。上与下对。上而下。即外而内。上六虽在外。而志从内卦之艮也。利见大人。则上六柔喜从刚。阴喜从阳。九五正位。大人也。上六从之。以建立勋名。振兴邦国。故曰从贵。言一则从尊位以事贵人。一则因功业以跻贵显。上六在外犹边鄙之士。僻远之臣。原非贵臣在位者。乃以时势所至。遭逢殊遇。成其功名。建其德业。而从诸贵显也。由此可知蹇之时。有可为也。苟不明艮止之义。徒冒坎险之行。是蹇之不免。若戒于轻进之训。择夫善用之道。则不独不蹇。而功莫大焉。此上六利见大人。有从贵之吉。而来硕。有志内之功也。志在内三字。包含反归之义。内犹入也。志内。志在反还。入夫本居之意。亦即来也复也。来对往言。内对出言。其义甚近。凡出行者。终必反家。往异国者。终必归其故土。而必功成业就之日也。上六穷极之地。虽功业未就。亦不得不志于返复。况近九五之贵。有正邦兴国之功名可期者乎。故爻辞曰来硕。意即以往甚小。而来归则大。如士子远行。求名与利。其去也碌碌。而归则赫赫焉。盖名既成。利既厚。向之细人。今且易为出类拔萃之杰。其能致之者。为其善从贵也。善于反求诸己。而自发愤。体艮止之行。而孚坤安贞之德也。坤以安贞。而后能厚载无疆。艮以知止。而后能成终成始。此蹇卦之所志。尤上六之所志也。蹇至上六。其用已终。其往复卦为解。解则蹇难以缓。而行多吉。其利西南。亦与蹇同。亦重在来复。来复乃吉。与蹇之来吉。相类而略异。俟讲时再详言之。
《宗主附注》
蹇之为用。以止则吉。因坎险在前也。而卦之中互未济。亦不宜轻进之象。但全卦内外正位。已有其守。而中爻三四刚柔孚于既济。又可协和。故蹇卦各爻。皆以来往异其利害。往则蹇者。顺以进于险。来则吉者。退以止于安。是全卦大用。均视行止定吉凶也。而止亦兼行。谓先知止。而后择善而从。其行自利。故彖辞有利西南不利东北之句也。四方所利者半。不利者亦半。而不利即原卦之坎所居地。所利即原卦之艮所居地。是利害乃由坎艮之异。行止之殊辨之。苟行而不止。激于意气。遂冒险以进于坎。是以不利。止而能慎。守其安贞。乃乘时以用于艮。是以利也。而卦艮在下。下为本。本固枝荣。本立道生。是以在艮止。原非难知。惜夫人之不细审耳。见利忘害。急功忘险。是不明也。故卦以蹇名。圣人欲人之见难知退。见险知止而已。非全蹇也。知夫退止。则永占吉利。尚何蹇哉。所慨在知者不多。而后遇蹇。终不能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