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六章:山天大畜(卦)
大畜卦。艮上乾下。
孔子《宣圣讲义》
大畜与无妄为往来卦。一为乾震。一为艮乾。虽同为四阳二阴爻卦。而上下不同。体用遂异。大畜以艮在上。一阳居上。二阴在中。阳升而外。与无妄之刚自外来者恰相反。盖大畜卦。为乾刚由内往于外。下升于上。则当曰刚自内出。由内而外。即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之象。故在无妄为返求诸己。大畜则推己及物。无妄为立诚于中。大畜则为施德于天下。两卦虽异。而合之则为全德。则以内止至善。外明明德。先善其身。后善天下。实本末体用之道。性情仁智之功。不可阙一者也。故无妄为体。大畜为用。无妄为本。大畜为末。有诸己而后推诸人。淑其身而后及于物。天道也。圣人之行也。以卦言之。无妄二阴在内。而刚主之。震动不违乾健之道。则性命有所正。而中和见焉。大畜二阴在外。而刚上之。艮止以协乾始之义。则化育有所加。而仁智成焉。合之则备乾坤之用。且孚中孚之功。风泽中孚。阴在阳外。阳与阴孚。刚与柔协。而阳能涵阴。柔能顺刚。故曰中孚。无妄大畜之合。其德亦类是。以二阴涵于四阳中也。以爻言之。无妄阴爻在下。大畜阴爻在上。按之既未济与泰否之例。三四两爻。一刚一柔。互相调协。而无妄之九四六三。同于否未济。大畜之九三六四。同于泰既济。是无妄宜于止。大畜利于行。无妄以返己为良。大畜以推己为顺。合之则皆善矣。是二卦虽异。其为道实相须相成。且事有主宾。物有正反。二者不可偏废。此大畜与无妄。更迭为体用也。由无妄言。大畜为其德之所见。由大畜言。无妄为其道之所存。故传称无妄为灾。大畜为时。非时即灾。当时非灾。二者无大殊。可见无妄之灾。以为于不可为之时也。大畜之时。以为于当为之时也。即无妄先立本。不务于外。大畜已有立。必推之用。此不外道德之所行。人己之所别。而有先后因果之分。动定行藏之异耳。
大畜与无妄为一合。其后颐与大过亦为一合。至坎离而结束上经。系一大合。由此六卦观之。无妄大畜尚为往来卦。实一卦为二卦。若颐大过坎离四卦。皆为质卦。即独具一卦之体。与乾坤同。任颠倒不变。是四卦有异诸卦者也。自乾坤后。屯蒙各卦。或开或合。或来或往。气由卦行。数由爻见。至无妄大畜。实为一大循环。细按卦爻。当明其故。在人事言。不外生成变化。进退消息之机。在道功言。则寓形神有无。精气聚散之轨。易卦原包一切内外功行。大学所谓止善明德。中庸所谓中和诚明。皆由卦象推衍可知者。而人之修养。实以此为本。有其内。方推之外。充其体。方致之用。不问天人。不分政教。莫不一以贯之。所谓乾知大始。坤有代终。其德尽于元亨利贞。其道尽于刚柔覆载。而人应之。以立仁义之道。以致位育之功。实亦本此卦象细绎而得者。故由无妄大畜二卦反复之用。足以明人道内圣外王之功。即绍述前小畜与履二卦之用。而推展之。光大之者也。故在前由小畜履。以成泰之大用。而兹更由无妄大畜。以迄颐之钜功。前以泰之不久。反而为否。天道之必变也。兹则以颐之有失。变为大过。人事之难齐也。是论易卦之用。必通全体之义。而推求其因果。必参前后之迹。而较明其往来。方足以了然文王定序之初心。与古圣易教之精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