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六章:山天大畜(卦)

《宗主附注》

大畜九三爻辞日闲舆卫句。人多作曰闲。实传讹也。以九三为人爻。本乾九三。在乾曰终日。此亦称日。以志在自奋励。不少懈也。日闲犹终日学习之意。日闲舆卫。犹时时习御习射之意。御以驾车。射以卫身。而皆必藉有良马。以遂其驰骋之用。达其行远之志。孚于御侮之道也。古者有行。必以车马。而御者在前。卫者在右。即非战阵。亦不废。为以防不虞。而安行旅。利往来也。大畜以利物为志。而九三为有攸往之时。既凭藉良马之徵逐。复自慎其艰贞之德。在平时又深谙于射御之技。克挟之游骋于四方。此所以占为利于行也。盖大畜之行。非徒行也。必齎有多物。则备运储之需。所赖于良马者固大。而所需于卫护者亦多。且必慎于事先。谨于所守。有艰贞之利。而后免中途之失。此本乾九三乾惕若厉之戒。无咎之道。而后有此辞所指之用也。乾九三上下皆刚。其志难同。此爻以上连二阴。终应一阳。其志易洽。故释文称为上合志也。明其得良马之逐。获舆卫之功。又克返于艰贞之道。以达于利有攸往之占。皆非偶尔相值。莫不由上合其志。而下应所行者也。是大畜之用。于此爻足以见之。而畜之所谓育也。亦于是辞可以徵之。如良马之逐。舆卫之闲。艰贞之利。何一非畜之所用。何一非育养之所关哉。故就物言。畜贵在用。畜马得驰逐之用。畜士得舆卫之用。畜德以孚艰贞之利。畜道以达行地无疆之功。其畜愈多。其用愈广。此大畜之所以为贵也。而重在一合字。合即噬嗑之用。九三至上九。有似于颐。与噬嗑类。故用亦大同。参噬嗑卦辞。则可知矣。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大畜六四爻辞也。六四居上卦之始。为艮之六四爻。下与乾九三合为中爻。一刚一柔。恰孚既济之象。以大畜主物。六四阴初见。重柔而下与九二应。有如童牛之牿。谓离为牛。爻变离。而仍属阴。变而未变。故如童牛。以其稚也。牛为土畜。艮亦土也。与坤相应。六四互兑。下交于震。泽与山对。亦牛未育成之象。震属木。木加于牛则为牿。牿者欲其止也。仍孚艮之用。喻为童牛之牿。然以爻辞言。牛物也。牿亦物也。大畜重在畜。是牿为畜牛之具。而非有害于牛者。牿如今之圈或(看不清。25右起8)。圈以木成栅。使畜有所栖。(看不清。25右起8)以木为钩。使畜就于范。而其用皆以成畜之用。为既称畜。有异于野兽。必有以豢养之。驯服之。而后致其用。以为事业之利。此畜之必有牿。牿不害畜。且以逐以其畜也。童牛者。取其易养。不至难驯。一也。取其可壮。利用在后。二也。童则无毛角之丑。而牧者易为力。牛则有服载之能。而豢者易取利。此童牛之畜。实民生不可少者。今有其牿以驭之。是犹有术以驯材能之士。有道以覊豪杰之夫。则其为用必大。致功必果。是畜之成用也。而事无巨细。皆可准此以达于大成。故爻辞指为元吉也。元吉者吉之至也。不求自至。不期自成。乃曰元吉。谓处六四之畜。正如以牿加于童牛。所施所措。无不如意。既得其力。又收其利。无抵牾之虑。鞭策之劳。而不费于心力。不妨于作息。此正畜之自然。用之自大。是无在不吉。而称为元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