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三十四章:地雷复(卦)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孔子《宣圣讲义》

此复卦象辞。释卦象之义。以明人道应天时也。复返也。返本复始。以潜于下。藏于内。而后足以育其真元。发为生气。故复犹伏也。雷在地中。非至二月不鸣。复之时。方伏于土中。以蓄其气冬至之日。阳虽生而犹潜。气虽动而犹藏。此来复之时。外犹静寂也。唯日短促。唯气寒凝。唯物枯落。北严冬之侯。一切在静息中。不可遽发。以听其滋育。顺其休养。固天道也。人亦不能违焉。故当雷入地下之际。适为日行南极之时。万类蛰藏。以契天道之复。而先王亦于是时。闭关自息。不任交通。商旅不使远行。官吏不省方域。以志于内。而同于天道。潜养其德。深息于道。以孚于复。故曰复犹伏也。返本复始。不逐于外也。至日者。指冬至节。以日南至晷极短也。

彖辞言利有攸往。此又言闭关不行。说者疑之不知彖辞为人言。象辞为政言。彖辞以复志在行。为将来言也。象辞以复道在藏。为现时言也。故彖辞有出入无疾之语。明其进行不可迫也。在卦象上为坤。坤德静顺。无成有终。下为震。震虽志于动。而以一阳之微。难胜五阴之力。则虽欲速。不可得也。阴固不与争。其如阳之力薄何。政令闭关不行。原欲养其力而蓄其势也。天道冬穷。日南至。虽自此以后。渐向北行。实犹相离不多。气候寒。地面冷。虽欲发动。时有未至也。故闭关不行。时为之也。非欲禁之。万物都寂。人亦以安于所居为宜。此当复之时。仍在伏藏中也。大抵复卦取坤震之合。震起于下。坤静于上。其志不同。中爻互坤。仍以静顺为重。此人道所先也。譬之时令。自冬至一阳初生。时未暖也。必待三阳交泰。而后天下同春。雷在地中。不得自鸣。必待雷天大壮。而后雷乃发声。此皆有一定之序。不可乱也。是以人道在顺时制用。阳不可早泻。则养之务蜜。刚不可轻用。则藏之务深。此固天道。实亦性命之正也。学者无眩于来复之亨。而急求见用于外。则能充复之大用也与。

复卦全卦。重在一阳来复。而于五阴之调协。亦宜注意。盖二五中位。三四中爻。皆阴也。阴静阳动。阴降阳升。阴退阳进。二者相违。最宜调适。天道则外顺于阴。内蓄其阳。不与阴违。而克成其阳。故阳能滋长。阴不害之。设使阳不自潜。早发于外。一线生机。必为群阴所陷。则天地又归于剥矣。君子体天道之精。用坤德之静。固守于内。不问其外。以待阳之长。阴之消。此不独政令为然。而切身修养之道为尤要。闭关者不外泻。不行者不求通。不省者不远务。自安闭塞。以育其真。此修己立身之要道至德。而君子所以自成也。夫复虽合时为冬至。而凡在剥极之世。阳微之秋。正气难存。邪说方盛之际。皆当体复之道。推复之用。返求诸己。诚而弗失。近保其真。育而弗用。虽外多故。而心不灰。时已穷。而德可久。此以人顺天之道。不因物而丧其真也。故世道靡常。君子长泰。为其能复也。克己复礼仁之本。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天为阳。在人为仁。仁道之充。天下同泰。此君子之修。不独为善其身已也。故观复之用。先王之政。足以觇君子之行矣。